《清平乐》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北宋·晏殊
【赏析】
古时候的通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最常用的联络方式莫过于书信。晏殊词中所写的“鸿雁在云鱼在水”,就提到了古代两种传递书信的途径。
“鸿雁传书”的典故最早出自《汉书·苏武传》:“数月,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这以后,鸿雁和西王母的三青鸟一样,成了信使的代称。很多诗人都有在诗词中提到鸿雁传书之事,比如杜甫的《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李商隐的《离思》,“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等等。再到后来,或许鸿雁比较难驯养,也或许是别的原因,人们渐渐用鸽子来代替鸿雁,于是鸿雁传书演变成了如今人们常说的飞鸽传书。闺中女子,日日盼望鸿雁传书来的,除了思念远方的恋人,还有别的可能吗?在她们看来,哪怕不能相见,有书信往来也是好的,至少知道他身在何方,过得如何。
另一种传信方式比较特别,叫做“鱼传尺素”,这一典故最早见于汉末的《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这首诗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妇人日日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连梦中都想着要见他,可偏偏他一直漂泊,夫妻二人无法相见。有一次,一位远行的客人来到了妇人家里,给她带来了一个鲤鱼形状的木盒。妇人让童仆把木盒打开,拿出一尺来长用素帛写的书信,恭恭敬敬地拜读。自然,这书信是她丈夫寄来的。只是我不是很能理解,书信为何要装在鲤鱼形状的木盒里面?后人的解释是,路上车马劳顿,书信容易损坏,用鲤鱼形状的木盒来装书信,又美观又方便,携带起来不会出意外。
晏殊的“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虽然有天上飞的鸿雁和水中游的鱼可以传递书信,可即便是写了,女子也不知道该寄到哪里去,因为她根本不知道思念的那个人身在何方,纵有信使与红笺,又有什么用呢?在《蝶恋花》中,晏殊也写过类似的词:“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即不知心上人在哪,写了信不知道往哪里寄。《蝶恋花》中的彩笺和这阕词中的红笺,指的都是唐朝女诗人薛涛发明的纸笺,《牡丹亭》中,杜丽娘平日用来写字的就是这个。
薛涛不仅才华横溢,写诗写得好,还是个心灵手巧之人。一般的纸张只适合男子写字画画,那千篇一律的颜色,怎么配得上闺阁女儿的柔情呢?相传薛涛制成了五颜六色的彩笺,这种彩笺以她的名字命名,叫薛涛笺。用它来写字,既美观又方便,很适合女孩子用,因为这本身就是专门给女子用来写诗的诗笺。薛涛笺共有十个颜色,分别是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浅青、深绿、浅绿、铜绿、残云等,薛涛本人最喜欢红色,而后人使用的也以红笺居多。词中的“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一看便知是女子所为。要将这写满相思的红笺寄给心上人,本是一件很浪漫的事,偏偏不知他在何处,实在太令人惋惜。
和其他闺思女子一样,思念着远方恋人的姑娘心中满是愁怨,她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来减轻自己的相思之苦,唯有在西楼上痴痴望着夕阳和远山,等候恋人归来。眼前的青山依旧在,千万年不变,山下的绿水还是跟以前一样自西向东流去……归根到底,还是一腔离愁别绪,无处倾诉。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乃是化用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但显然没有原句来得妙。不过晏殊此句的意思跟崔护又稍微有一些区别,崔护想表达的是今年的桃花依旧盛开,去年邂逅的女子却不知道身在何处,有种见不到伊人而心中怅然的失落感。晏殊笔下的女子则是因为长期见不到远在他乡的恋人,她望着眼前依旧向东流去的绿水,难诉心中的思念,离愁暗恨越积越深。一是怅然,一是离愁,两种并不完全相同的情感,却都能用“人面不知何处”来表达,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埋藏在心中的相思。
文章标题: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晏殊《清平乐》古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