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北宋·晏殊
【赏析】
人生在世几十年,说过得慢会很慢,说过得快又好似白驹过隙,片刻前的少年转眼却满头白发,古稀垂老,再无昔日气概。没有走到生命尽头的人,就算领悟力再高,也无法真正明白古稀老人的心情。垂暮之年的白发老翁和银发老妪们,他们心中可能会有什么事情放不下,压抑一生,痛苦一生;又或许有什么愿望没能够实现,一生遗憾,念念不忘。到了日薄西山再去后悔年少时的随性和妄为,为时晚矣。古代很多文人就是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才会有及时行乐的念头,最直白的莫过于李白那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岁月一忽儿过,有时间行乐,为什么要阻止自己开心呢?
钱财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如果花了能使自己开心,何乐而不为?连李白都说,“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若一醉真能解千愁,醉了也就醉了吧。晏殊作这首词,他的思想也是如此。
时光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人生在世最多不过百年,哪有真正的长命百岁?在这样短暂的一生中,匆匆相聚,匆匆分离,不知到底要上演几场离别,每一次离别都使人心生愁苦。离愁别恨不是说赶走就能赶走的,若日日沉浸在分离和思念的痛苦中,那一生该有多凄凉!相比女子而言,男子或许还能从离愁中抽出身来,开始新的生活。然而女子,尤其是痴情的女子,一旦与心爱之人分别,相思成疾的又有多少?李师尹《王幼玉传》中的王幼玉,与心上人分别后,因为思念过甚,一病不起,不久便撒手人寰了。因心上人生前最爱自己的手足眉眼,王幼玉便剪下一缕长发和几片指甲,托丫鬟交送给她的心上人。这还不算,死了之后,王幼玉的魂魄还亲自前往心上人在远方的家中,与其告别。情深若此,我不知该说王幼玉痴情还是痴傻,她那样年轻出色,还没来得及享受人生,青春年华便这样消逝而去,可惜至极。但是我知道,王幼玉自己肯定是了无遗憾了,她爱过,付出过,虽然为爱而死,死后魂魄还能再见一眼心爱之人,足矣。像王幼玉这样的女子,古来不少。李白的及时行乐,是“莫使金樽空对月”,晏殊的及时行乐,是“酒筵歌席莫辞频”,而对王幼玉来说,她的及时行乐大概就是在有限的生命中找到能与她“白首不相离”之人,哪怕终难以白头偕老。
我很能理解晏殊会有及时行乐的想法,他的一生,实在太过顺利。当时宋朝刚结束了五代十国纷乱割据的局面,天下一统,井然有序。晏殊生活的时代河清海晏,而他身为宰相,位极人臣,还有什么值得自己发愁的呢?遥想当年,秦始皇汉武帝在经过人生的巅峰之后,唯一担心的就是活的时间不长,于是开始打长生不老的主意,求仙炼丹,终究是一场空。晏殊享受惯了太平的日子,他自然不会糊涂到去求长生不老,但偶尔也会觉得,人生短暂,有太多欢乐还没来得及享受,所以要趁着眼前的大好时光及时行乐,莫负良辰。因为晏殊和其他人一样,也经历过太多离别,而这样的离别不会就此结束,若他一味沉浸于离别的痛苦之中,那人生在世几十年,岂不是白白少了很多欢乐?还是不去想那么多比较好,如今有频繁聚会,有歌舞有美酒,还是好好享受吧,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啊!
昔日他登上高峰,举目远眺,看着辽阔的山河,突然特别怀念远行的好友还有故乡的亲人,又或者有种天地之广博而人生之渺小的感觉,与天地相比,人生实在太过短暂,有时难免会有种种愁绪涌上心头。平日闲在家中,赏花看月,也可能会蓦地觉得春天稍纵即逝,徒生伤春悲秋之感。既然登高远望和赏花赏景都易生哀愁,那还是置身热闹之中比较好,美酒当前,欣赏歌舞远比独自心忧来得舒心。那酒宴上载歌载舞的歌伎,各个美艳动人,他为什么这么傻,要去想那些有的没的愁绪,而忽略了眼前的美人呢?还是不去想那些了,好好怜取眼前人吧!
唐朝杜秋娘在《金缕衣》中写“好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她想告诉听曲人的,也有怜取眼前人的意思。趁着她还年轻,大好年华,美艳动人,这样的一朵好花,为什么你们就不懂得赶紧采摘呀?她和晏殊倒是知己,若听她唱曲的人有晏殊这样的想法,她又何必绞尽脑汁去写诗填词?
时光太匆匆,人生得意,须尽欢。
相关阅读
一骑近从梅里过,片帆遥自藕溪来,博山炉烬未全灰-《浣溪沙》(脂粉塘空遍绿苔)
李清照《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赏析-宋代关于两情相悦的古诗
文章标题: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晏殊《浣溪沙》古诗赏析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4419.html
下一篇:《寓意》原文翻译赏析-晏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