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下无忧馆小楼尽旅怀二首

杨万里

病眼逢书不敢开,春泥谢客亦无来。

更无短计销长日,且绕栏干一百回。

不关老去愿春迟,只恨春归我未归。

最是杨花欺客子,向人一一作西飞。

【注释】

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杨万里由于张浚的推荐,除临安府教授。临安府即今浙江杭州,为南宋首都。开始还称临安府为“行在”,表示不忘故都汴梁。后来便直称为都城,故本诗题曰“都下”。而“无忧馆”则是作者给自己寓所起的名号。

【作者】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太常博士、太子侍读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主张抗金。工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擅长“活法”,时称诚斋体。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原文赏析-杨万里

【赏析】

第一首写寂寞无聊,第二首写思乡盼归。由于寂寞无聊,所以产生思乡盼归之念;也正由于深感寂寞无聊,所以思乡盼归之念也愈切。两首诗就是这样密切地联系着。

南宋时代,最高统治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从总的情况看,投降派在政府中占着主导地位,整个官场中的风气是沉闷、消极、得过且过的。杨万里正是处在这样的大环境里,很难有所作为。加以他是学官,似乎事情也不多,不过读读书会会客而已。第一首一二两句都是因果句:由于“病眼”,所以“逢书不敢开”;由于“春泥”,所以“谢客亦无来”。而这正是他感到寂寞的来由。

“更无短计销长日”,春末时节,日并不长,然而偏偏说“长日”,大概是从《诗经》的“春日迟迟”化来。这个“长”字,有力地表明了作者的寂寞无聊。因为越是无事可做,便越感到日长,这正反映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厌恶。“短计”,即肤浅之计,“短”与“长”字相对,连个短计也还想不出来,真是无法打发这漫长的一天。

他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便是“且绕栏干一百回”。围绕栏干行走,而且至于百回之多,岂不可笑!当然有点夸张,可是读者又感到真实,因为这正是绞尽脑汁想出的“短计”;他的“短计”,似乎只有如此。这句话写得很具体,也很形象,似乎可以看到一个百无聊赖的人,围绕着栏干不停地打转转。这个形象,似乎是可笑的,然而却是可悲的。

以上两句,特别是末句,质朴无华,形同口语,这正是杨诗在语言上的一个特点。

在百无聊赖中,不免思归了。作者此次寓居临安,是短暂的,没有多久,便由于“丁父忧”而回乡了。看来他很不习惯于这种“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生活。

第二首“不关老去愿春迟”,暗点题目的“春尽”。春天已经过去,但他还希望春天走得慢一点。他明确表白这个愿望是“不关老去”的,那么究竟为什么“愿春迟”呢?

“只恨春归我未归”,这就道出了作者的积愫,也点出了题目的“旅怀”,原来是因为春已归去而自己却不能归去的缘故。“恨”字直贯“春归我未归”。看到春归,“我未归”之恨愈甚。

“最是杨花欺客子”,又转向“杨花”。杨花者,柳絮也。东风劲吹,杨花自然要飞向西去。“向人一一作西飞”,乃是春天的自然现象,然而作者却认为这是杨花的有意恼人,有意跟“客子”为难似的。杨万里江西吉州人,吉州在临安之西,杨花从临安西飞,飞向自己的故乡吉州,可是自己却不能西归!一个寄寓临安的“客子”,而且对临安的生活又是那样厌倦,怎能不对西飞的杨花既羡慕而又嫉妒呢!

这两句的构思较之上两句尤为巧妙。周必大说:“诚斋(杨万里)大篇短章……状物姿态,写人情意,则铺叙纤悉,曲尽其妙,笔端有口,句中有眼。”(《宋诗纪事》五十一引)“春归”已令人恨,更可恨者则是“杨花”,故用“最是”二字以表达进一层的“恨”。杨花无知,何能恼人?然而它的“一一向西飞”,岂不是明明有意向人炫耀?作者把无知的杨花写成有知,把杨花由于东风而西飞的自然现象,说成是故意恼人。把西飞的杨花,涂上了浓厚的感情色彩,从而表达了作者深重的思归心情。不知道周必大的评论是否也包括作者的构思,然而这种构思的确够得上“写人情意,曲尽其妙”的。

(李景白)

文章标题:《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原文赏析-杨万里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4468.html

上一篇:《和仲良春晚即事五首》(其三、其四、其五)原文赏析-杨万里

下一篇:《次日醉归》原文赏析-杨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