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丞相挽词三首(其一)

杨万里

负荷偏宜重,经纶别有源。

雪山真将相,赤壁再乾坤。

奄忽人千古,凄凉月一痕。

世无生仲达,好手未须论。

【作者】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太常博士、太子侍读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主张抗金。工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擅长“活法”,时称诚斋体。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虞丞相挽词三首》(其一)原文赏析-杨万里

【赏析】

杨万里的诗以活法新意著称,他的一些七言绝句尤以妙趣横生、清新活泼的风格受人喜爱,被称为“诚斋体”。然而诚斋的诗集中尚有一些作品写得气格浑厚,感慨遥深,体现了他雄健宏大的笔力。《虞丞相挽词三首》就是这样的作品,这里所选的是其中第一首。

虞丞相指虞允文,他是南宋著名的儒将,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率兵南下,允文以中书舍人参谋军事,至采石(今安徽当涂境内)犒师,适主将王权罢免,三军无主,他毅然督战,大破金兵。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采石大捷。由于这次战争的胜利,南宋偏安的局面得以稳定下来,所以虞允文便成了斡转乾坤的英雄。之后,他上疏反对朝廷议和的主张,然终未被采纳,孝宗乾道三年(1167)出为四川宣抚使。后拜相,任用贤士。乾道九年再任四川宣抚使,次年在蜀病死。

杨万里与虞允文的交谊大约始于乾道六年,杨上《千虑策》,虞允文读后大为称赏,于是荐为国子博士,所以允文下世,诚斋之悲恸可知,故作此挽词,然词中绝口不提个人的知遇之恩与私交之厚,而纯从大处落笔,力图写出虞允文的平生功业。

首联说他宜担负起国家的重任,可见他才学兼富,德高望重;而他治国治军的谋略似超乎寻常,别有渊源,意指他以书生出将入相、功业卓著。当虞允文采石大败金兵之后,当时的宿将刘锜曾执其手曰:“朝廷养兵三十年,今日大功乃出儒者!”可见时论颇奇其以儒生领兵克敌。此二句起势浑厚庄重,颇合虞允文的身份。

颔联用了两个典,概括而精练地道出了虞允文一生行迹。雪山即岷山,在四川境内,杜甫在《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中极赞严武的出镇四川说:“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因虞为四川人,又两度为四川宣抚使,故诗人借杜诗之意,说他的将相功业犹如当日严武。赤壁,以三国时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史事比采石之捷,其中显以诸葛亮比虞允文。赤壁之战造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而采石之捷则稳定了宋、金南北对峙之势,故二者颇有类似之处。《宋史·虞允文传赞》就说:“昔赤壁一胜而三国势成;淮肥一胜而南北势定;允文采石之功,宋事转危为安,实系乎此。”这两句诗的妙处,不仅在于用典极为贴切,而且概括力强,揭示了虞允文一生的主要功业,表现了诗人扛鼎的笔力。清末同光体著名诗人陈曾寿有《书诚斋集后》一首云:“探汤绝笔见心期,诗格诚斋不厌卑。惯以纤新娱俗眼,还将狡狯出偏师。拔奇却有惊人技,白战曾无寸铁持。堪羡虞公身死日,堂堂博得一联诗。”自注云:“予最喜诚斋《挽虞丞相》二句云:‘雪山真将相,赤壁再乾坤。’真大手笔,向来无人拈出。”陈氏特别拈出此二句,意在揭示诚斋诗中这种气魄宏大,语言遒炼的一格,其实诚斋集中这样的例子不少,且也曾为前人道及,如刘克庄的《后村诗话》说:“诚斋挽张魏公云:‘出昼民犹望,回军敌尚疑。’只十个字而道尽魏公一生,其得人心且为虏所畏,与夫罢相解都督时事,皆在里许,然读者都草草看了。”正可与陈曾寿评此二句之语互参。

颈联写虞允文忽忽身亡,埋骨地下,只有一弯冷月相伴,极为凄凉寂寞。作者在这里有意写他身后的冷落,与前文功盖一世的业绩恰成对照,不仅令诗意曲折跌宕,而且也切合挽词口吻,在对比中表现出自己的无限感慨。但全诗毕竟还是以称颂为基调,所以尾联再折回到前半首的境界。

仲达是司马懿的字,他与蜀军作战多年,是与诸葛亮旗鼓相当的对手,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后,蜀军撤退,司马懿怕有伏兵不敢追击,而后来又追至赤岸,才知道诸葛亮的死讯,因而时谚曰:“死诸葛能走生仲达。”杨万里这里还是以诸葛亮比虞允文,以为当今世上没有像司马懿这样具有雄才大略堪与诸葛亮对垒的人,那么还有谁称得上好手,可与允文匹敌呢?这句虽是顺着颈联凭吊允文的去世而来,因而用了诸葛亮身后的典故,但也由此写出了虞允文的才略过人,世无敌手,复与前二联绾合,章法谨严,可谓律体正格。

(王镇远)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虞丞相挽词三首》(其一)原文赏析-杨万里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4471.html

上一篇:《夏夜追凉》原文赏析-杨万里

下一篇:《小池》原文赏析-杨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