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离思译文】
见过沧海的壮观景象,就觉得别处的水与沧海相比都黯然失色;目睹过巫山之云的美丽,觉得其他地方的云都不怎么样了。从百花丛中走过,我也目不斜视,不愿回望;一半是因为我潜心修道,另一半是因为心里有你。
【离思赏析1】
这是一篇描写爱情的佳作,是诗人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诗人用一往情深的笔墨、炽热感人的情怀,表现了与妻子的恩爱,抒发了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韦丛比元稹小四岁,二十岁时与元稹结婚,去世时年仅二十七岁。除了本首诗,诗人还写有其他诗歌来表达对妻子的怀念,如《遣悲怀三首》等,每首诗都洋溢着诗人对妻子的深情,读之让人动容。
元稹曾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艳诗等十类。本诗属于元稹诗中的“艳诗”一类,即描写男女之情的诗。
前两句是描述爱情的千古名句。诗人巧妙地运用暗喻的手法,借“沧海水”、“巫山云”这世间纯美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爱妻坚贞不渝的感情。诗句字面上是说看过“沧海水”、“巫山云”之后,其他地方的水和云已经很难再入诗人的眼睛了,实际上是在传达除了爱妻之外,再没有女子能让自己动心了。“沧海水”出自《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关于“巫山云”,据宋玉《高唐赋序》记载,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所以,其他地方的云与之相比,当然失色不少。
第三句中,人以花的形象出现,这里又是一个暗喻。意思是纵然行走于花丛间,自己也懒得回头去看了。为何如此?接下来一句才隐隐道出原因。原因有两个:其一,诗人已看破红尘,有修道之意;其二,是因为诗人失去了“君”,即爱妻。这才是最主要的缘由。
全诗并未直接写人,而是通篇采用暗喻的手法,将人比作水、云、花,婉转写人。诗人以含蓄之笔营造出一种深远的意境,其情其景,让人回味无穷。
【离思赏析2】
本诗作于元和五年(810)贬官江陵府士曹参军时。诗为旧日情人双文而作,有《梦游春七十韵》可参:“最似红牡丹,雨来春欲暮。梦魂良易惊,灵境难久寓。夜夜望天河,无由重沿溯。结念心所期,反如禅顿悟。觉来八九年,不向花回顾。”作者自弃双文至娶韦丛,其间正好八九年。
诗的前两句脍炙人口。首先是很有气势,又是沧海,又是巫山,而且朗朗上口,让人一读就喜欢。按,出句语本《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唐人张鷟《游仙窟》亦有“沧海之中难为水,霹雳之后难为雷”之句,大约是唐时习语。对句语本宋玉《高唐赋序》,赋谓巫山朝云乃神女所化,茂如松莳,美若娇姬,所以作者说相形之下,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其次是用隐喻、象征的手法,刻画出一个人深爱另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绝对的、专一的、排他的,可谓爱情到位,难于别恋。元稹诗中的名句,一般是以白描、纪实见长的,唯独这一联包蕴密致,运用了象征手法,是可以称为著李商隐之先鞭的。其象征意蕴甚至不限于爱情,可以作更为广义的引申。
至于后两句,清人秦朝纡《消寒诗话》不满于“半缘君”的“半”字,讥为薄情。殊不知另一半“修道”也还是“缘君”,并无二意。用一半加一半的说法,表现欲忘情而不能的心境,更觉唱叹有情。这一特殊句法,到元曲家手中,竟发展出了《一半儿》的曲牌,其末句皆祖此诗。
例如:“碧纱窗外静无人,跪在床前忙要亲;骂了个负心回转身,虽是我话儿嗔,一半儿推辞一半儿肯。”(关汉卿《题情》)“梨花云绕锦香亭,蝴蝶春融软玉屏。花外鸟啼三四声,梦初惊,一半儿昏迷一半儿醒。”(元查德卿《拟美人》)“泪痕香沁污鲛绡,墨迹淋漓损兔毫。心事渺茫云路遥,念奴娇,一半儿行书一半儿草。”(元王举之《开书》)
(周啸天)
相关阅读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4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