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元稹
【赏析】
这首《离思》是元稹为悼念亡妻所作,其中至真至深的感情,令无数人为之动容。用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来表达对亡妻的无限怀念,说明任何女子都不能取代韦丛。
元稹作为诗人,算是才华横溢,他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他擅写男女爱情,描述细致生动,不同一般艳诗的泛描。悼亡诗为纪念其妻韦丛而作,《遣悲怀三首》流传最广。元稹在散文和传奇方面也有一定成就。他首创以古文制诰,格高词美,为人效仿。其传奇《莺莺传》叙述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故事,文笔优美,刻画细致,为唐人传奇中之名篇。而这《莺莺传》,实为元稹之自传。莺莺本为良家淑女,元稹可令其深宵抱枕而来私会,此子之风流可见一斑。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元稹出生在长安靖安坊元家老宅,其祖先是原姓拓跋的鲜卑贵族,北魏时迁居中原改为元姓。
六世祖元岩、五世祖元弘曾官至隋朝兵部尚书、北平通守的高位。靖安坊就是那时御赐的华丽官宅。而到元稹父亲元宽时,这个累世公卿的官宦之家早已衰落困窘。元稹八岁时父亲去世,母郑氏携幼子稹、积回凤翔娘家,郑氏出身名门“贤而文”,对元稹施以启蒙教育,元稹自幼聪明勤勉,“每借书于齐仓曹家,徒步执卷,栖栖勤勤”,“九岁能属文”。
贞元九年(公元793年)春,十五岁的元稹以明经登第,但若要入仕还须通过吏部考试。元稹寄居其兄操持的靖安坊老宅,“苦心为文,夙夜强学”,然而朝廷出人意料地暂停吏部考试。
踌躇满志的元稹怀着颓唐失望的心情离开长安,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来到蒲州,住在僧舍普救寺,在此巧遇莺莺母女,演出了一场情仇旷世的爱情悲剧。
元稹与崔莺莺的恋情在元稹诗作《杂忆五首》中多有描述:
今年寒食月无光,夜色才侵已上床。忆得双文通内里,玉栊深处暗闻香。
花笼微月竹笼烟,百尺丝绳拂地悬。忆得双文人静后,潜教桃叶送秋千。
寒轻夜浅绕回廊,不辨花丛暗辨香。忆得双文胧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
元和元年,元稹以“书判拔萃科”第四等与白居易等同署秘书省校书郎,并因李绅认识了礼部侍郎兼京兆尹韦夏卿和韦丛。韦夏卿正炙手可热,官运亨通,其女韦丛姿色鲜异,加之李绅极力撮合,是年秋即与韦丛成亲,而将对莺莺的旦旦信誓抛到脑后。
可是造化弄人,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韦丛因病去世,年仅二十七岁。此时的三十一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爱妻却驾鹤西去,诗人无比悲痛,写下了包括前面所列的一系列悼亡诗。
元稹确实是个懂诗的人,尤其是他写给薛涛的情诗更令薛涛爱潮汹涌: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而薛涛与元稹浪漫的诗人姐弟情史,终是以元稹始乱终弃的悲剧结束,而更多的人也说,崔莺莺身上,其实更多的带有的,还是薛涛的身影。
这个男人的一生有两条线索:一条是走门阀路线攀龙附凤娶贵族之妻的婚史,一条是在宦游途中与各地风流才女谈情说爱的情史。这样的路很多游宦的男人都走过,但是元稹的过人之处在于,他能令那些高贵典雅的婚礼和隐秘欢娱的情感并行不悖,他可以在彻底的欢娱之后彻底地放弃。所以,他终其一生都是高尚“君子”,而那些曾与他情深似海的女人,在短暂的欢娱之后,无一例外地在蒙羞的寂寞中度过余生。
元稹在妻子死后,依然与诸多女子有交集,依其诗有些言行不一,但没有真实的感动与感情,是写不出那样感人肺腑的诗的,我相信他对韦丛的感情是真挚的。
毕竟,我们不能用王维终不再娶的标准来衡量每个人。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古诗赏析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4623.html
上一篇:《菊花》原文翻译赏析-元稹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