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记--袁宏道[注]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1] 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2]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3] 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4] 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5] 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6]

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7] 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8] 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而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9] 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10] 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11] 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12] 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13] 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14]

《虎丘记》原文翻译赏析-袁宏道

【注释】

[注]虎丘:山名,位于苏州市西北。相传吴王阖闾葬此,三日后虎踞其上,因称虎丘。

[1]迨(dài):及,至。蔀(bù)屋:草席为顶的房屋,此谓贫民。交衢(qú):通路。

[2]千人石:虎丘的平坦大石,据传南朝时高僧道生曾在此说法,有千人列听,故称。栉(zhì)比:密布。檀板:檀木做的歌板。丘:像山丘一样。樽罍(léi):皆为酒器。雷辊(ɡǔn)电霍:雷鸣电闪。辊:车轮滚滚声。

[3]分曹部署:分批安排。妍媸(chī):美丑,此指高下。

[4]属(zhǔ):跟着。

[5]竹肉:箫管和歌喉。《晋书·孟嘉传》:“丝不如竹,竹不如肉。”

[6]荇(xìng)藻:水草,此指月下树影。

[7]剑泉:又称剑池,在千人石下,池水终年不干涸。

[8]千顷云:山名,在虎丘山上。天池:山名,在苏州阊门外三十里。案:几案。觞:请喝酒。

[9]虞山:在江苏省常熟县西北。

[10]江进之:名盈科,万历进士。韦苏州、白乐天:唐代诗人韦应物白居易。寻:不久。

[11]吏吴:在吴县(苏州)做官。

[12]迟月:等候月出。生公石:道生说法之坐石。

[13]乌纱:乌纱帽,指官吏。皂隶:衙门中的差役。如月:以月为证。

[14]识(zhì):记忆。

《虎丘记》原文翻译赏析-袁宏道

【赏析】

文章开篇以连续的铺排语句渲染了虎丘歌会的热闹繁盛的人间烟火气。“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将虎丘的风雅和“无日无之”的热闹揉捏得恰到好处。之后连续的整句都用了比喻和夸张,“栉比如鳞”表现游人之多,“檀板丘积”写出欢歌之盛,“樽罍云泻”渲染了举酒相劝、沉醉山水之兴。“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表现人数多、衣饰美,这是静景。“雷辊电霍”则从声响和速度两方面夸张地表现了人来车往的热闹。动静结合,将炫目的色彩、鼎沸的人声、欢腾的场面尽情渲染,气势沛然。

之后的歌会由繁盛而趋于清绝,唱者由最初的千百人减至数十人、三四辈,最后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艺术的精粹在选拔中脱颖而出。月下,众人屏息凝神,一夫登场,“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度”字表现乐音缓缓流淌,却不冗长空洞。歌者将柔肠百转和五味杂陈凝结为一片晶莹纯粹。秋月下,艺术之美由此诞生。这美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艺、不俗的品味,“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更需要深挚丰富的情感,“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这段虎丘歌会的描写沿时间推移将意境导向深入。人数每有减少,艺术的境界和趣味便如淬炼般由俗而雅,配器由繁而简,情感也越发饱满而纯粹。艺术的登堂入室在虎丘歌会中清晰展现。

文章标题:《虎丘记》原文翻译赏析-袁宏道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4632.html

上一篇:《徐文长传》原文翻译赏析-袁宏道

下一篇:《晚游六桥待月记》原文翻译赏析-袁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