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人简介

生卒年不详,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县)人。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中进士,安史之乱起,曾游吴越,大历末,为检校祠部员外郎、盐铁判官,分掌财赋于洪州,后与夫人相继卒于洪州。其诗多羁旅题咏之作。其中《枫桥夜泊》一首尤为传世名篇。《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注释

①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西郊。本题一作《夜泊枫桥》。

②夜半钟声:夜半本不是打钟时,但在唐时寺院确有夜半打钟的习俗,故屡见于诗人吟咏之中。

【诗人名片】

张继(?~约779),字懿孙,襄州(州治在今湖北襄阳)人。天宝年间进士及第,至德年间官任监察御史。大历年间在武昌任职,后因任检校祠部员外郎,在洪州掌管财政赋税,曾任租庸使、转运使判官,死于任所。他的诗关注时事,激越淋漓,事理皆切,寄意深远。

【枫桥夜泊译文1】

月亮在乌鸦的啼鸣声中落下西山,满天的霜露使夜空充满凉意。我看着江边的枫树、渔船上的灯火满怀着愁绪,难以入眠。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夜半时分传到我的小船上。

【枫桥夜泊译文2】

月儿西沉乌鸦啼叫寒霜满天,面对着江枫渔火更愁烦难眠。姑苏城外著名的寒山寺院里,半夜里悠扬钟声传送到客船。

【枫桥夜泊译文3】

明月落下西山,乌鸦在呱呱啼鸣,霜露满天,夜空充满凉意。我面对江边的枫树、渔船上的灯火,满怀着愁绪,彻夜难眠。姑苏城外响起疏落的钟声,夜半时分传到了我的小船。

《枫桥夜泊》原文翻译赏析-张继古诗

【枫桥夜泊赏析1】

本诗记叙了满怀乡愁的游子夜泊枫桥边的所见、所闻、所感。日夜色中,江南的幽美沿着树,顺着一湾江水,随着缓降的蛾眉月,伴着乌啼、钟声,在渔火闪烁中蔓延。游子在船未眠,观景听声思乡。

首句写夜半时分的三个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其中月亮是所见,由夜半落月可知时值秋季某月的上旬,月亮应当是上弦月了。上弦月夜半时分便西斜,让人伤感;乌啼哀切,动人愁肠。天也许要亮起来了,泛着霜一般的冷凝的白光。景象与声音感受的叠加,深化了寒凉孤独凄楚之感。在清冷的秋夜,寒气逼人,秋霜仿佛覆盖了天宇,茫茫夜色中的孤舟旅人更觉凄凉。

第二句中“江枫”有二解,一为附近的枫桥引发的想象,二为江畔的枫树。在半明半暗的夜色中,江边的枫树只有隐约的轮廓,平日的色彩在微光中也只是一片黯淡。薄雾笼罩的江面上,远远近近的渔火点点闪烁,映在水里,又是别一般景色。江枫渔火,一明一暗,虚虚实实,它们也如缠绕的清愁,不知如何拂去。

前两句意象连缀紧密,营造出凄清孤寂的意境。忽然,寒山寺的钟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沉于愁绪的诗人。钟声清亮绵长,使诗人思绪转回客居的江畔,似乎也打破了他的愁绪,解去了许多牵缠。枫桥渔火,江畔夜宿,坐看月落,愁绪中充满诗意,末句添入寒山寺的钟声,使诗中多了几分清逸明洁。意境清幽,回味绵长。

《枫桥夜泊》原文翻译赏析-张继古诗

【枫桥夜泊赏析2】

这首诗描写诗人夜宿枫桥的情景。

这是一个初的晚上,明月已经西沉,乌鸦啼鸣,寒霜布满天地之间。首句写出了初冬夜间凄冷的风景,第二句写诗人凄冷孤寂的情怀:江上的渔火和江边的枫叶,两两相对,泛着暗红的光,在霜气满空的天地间,这一点渔火映着江边的枫叶,显得格外孤寂。诗人看着这些景物,愁绪满怀,难以成眠。这一句点出了诗人的“愁怀”。诗人缘何而愁呢?在下文点明了:半夜里,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一声一声传到独宿江上的诗人的耳里,使得客居他乡的诗人情怀尤其不堪——诗人是因为客居他乡对此凄清风物而生愁思的。“客船”点题并贯穿全诗,使眼前之景都染上了诗人的乡愁。

全诗重点写景,有声有色,而声色与诗人的心境又托衬得十分和谐动人,不仅塑造了幽远的夜泊愁眠的意境,而且极富韵味。

这首诗描绘了旅途中夜宿江上舟中的情景。因含愁难以成眠,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一齐进入诗人的视觉和听觉,构成了一幅夜泊愁眠的画图,与诗人愁苦的心境交织在一起。夜半又传来寒山寺的钟声,更增添了几分愁绪。全诗着重写景,情在景中。有声有色,而声色与诗人的心境配衬得十分和谐动人。

《枫桥夜泊》原文翻译赏析-张继古诗

【枫桥夜泊赏析3】

姑苏是苏州的别名,枫桥在今苏州城西九里,寒山寺则在其西十里。诗人在江南作客,有一次路过苏州,停船枫桥,经历了一个不眠之夜,写下了这首传诵人口的七绝

岁晚秋深,客舟长夜,在寂静冷落的环境中,羁旅之感,油然而生,于是,愁思萦绕,难以入睡。不知不觉之间,月亮已经西斜,栖鸦又在啼叫,霜正降,天更冷,才感到已是将近天明了。这是整夜无眠之后,忽然遇到的景色,给诗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因此,他首先将所见的“月落”,所闻的“乌啼”,所感觉的“霜满天”写了出来。然后,才追叙其在天明以前的情景。他睡在船中,从船舱里望出去,正好对着江边的枫树和渔舟中的火光(古人说江,专指长江。但后来则以江为水流的通称。这里所说的江,系指流经苏州城外的河),躺着发愁,一夜都没有合上眼睛,因此,才能很细致地体察到首句所写景物。

夜泊枫桥之下,河面空阔而沉静。在它上面,荡漾着月光,闪耀着渔火,岸边枫树虽然隐约可见,但整个的环境仍然是昏暗的。在这万籁俱寂的半夜里,只有相距一里之遥的寒山寺的钟声,一声声送到客船上来。这清冷的钟声,既打破了半夜的寂静,又更其显示了,增加了半夜的寂静,当然也就加深了终夜不眠的旅客的感触。

“江枫渔火”是终夜所对,“钟声”是半夜所闻,“月落乌啼霜满天”则是天色将晓时所见所闻所感,总之,是一夜“愁眠”所遇到的。全篇写客船夜泊之景,而以“愁眠”两字贯串之,则一切景物,都染上了诗人感情的色彩,写景亦即写情了。

按照顺序,应当是先因客愁而睡不着,只好躺着(即所谓愁眠),然后看到江枫渔火,然后听到夜半钟声,最后才接触到天快明时的落月、啼乌、霜气。然而为了突出一夜愁眠,诗人却将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的次序,从新作了安排,将最后发生的,放在最前面,从而获得了更好的效果,而读者并不认为它是不合理的。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艺术创作有它本身的特殊规律,形象思维并不能也不应当受抽象思维的限制。

宋代欧阳修在其《六一诗话》中曾指责“夜半钟声到客船”一句,认为“三更不是打钟时”,所以这是“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的“语病”。但在唐朝,寺庙里确实是在半夜里打钟的。唐代诗人作品中涉及夜半钟声的,不在少数。如皇甫冉《秋夜宿严维宅》之“夜半隔山钟”,王建宫词》之“未卧尝闻半夜钟”,于鹄《送宫人入道》之“定知别后宫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陈羽《梓州与温商夜别》之“隔水悠扬午夜钟”,皆是。此外,还见于司空曙白居易许浑温庭筠等人的诗中。欧阳修虽然是一位大学者、大作家,但他这个意见,却是没有经过调查研究的,完全无损于此诗的价值。

与这首诗所写情景极为相近的是张祜的《金陵渡》: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此诗金陵,并非今江苏省南京市,而是镇江市(王楙《野客丛书》:“《张氏行役记》言甘露寺在金陵山上,赵璘《因话录》言李勉至金陵,屡赞招隐寺标致,盖时人称京口亦曰金陵。”京口即镇江。甘露、招隐两寺,都是镇江古迹名胜)。瓜洲是长江北岸的一座沙洲,在扬州市南四十里,正和南岸的镇江相对。津渡,疑指西津渡,在镇江西北九里。

首句点地,次句写人。可,犹言合或应。路过金陵,暂宿小楼,旅怀无欢,自然应生愁思。这两句是平叙。后两句转写夜景。这时,江潮已落,夜月西斜,小楼之中,人皆入睡,我独难眠,四顾沉寂,悄无人声,惟见对岸的瓜洲,还有几点星星似的火光,不时闪烁而已。

这首诗也很有风调,但和上面的那首一比,就觉得它不仅内容不及上作之丰富,而且结构也嫌平直,不及上作之曲折有致,摇曳生姿了。

清初的王士禛是一位擅长七言绝句的诗人。清世祖顺治十八年(1661),他才二十八岁,泊舟枫桥,写了两首题为《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的诗。其一云:

日暮东塘正落潮,孤篷泊处雨潇潇。

疏钟夜火寒山寺,记过吴枫第几桥。

其二云:

枫叶萧条水驿空,离居千里怅难同。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西樵和礼吉是他两位哥哥的别号。在这两首旅途寄呈兄长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他所承受《枫桥夜泊》一诗的影响是很清楚的,另一方面,他又就张继所使用过的题材生发,写了自己独具的生活和感情。

第一首写枫桥景物。由于是雨夕而非月夜,所以闻钟之外,又加听雨,虽有疏钟夜火,但无月落乌啼。而且它特别写到了停泊以前一段行程。暮潮将落,才由东塘驶近枫桥。在苏州这个著名的水乡,到处是枫,到处是桥,一路行来,也不知经过多少有枫有桥之处,才达到真正的目的地——枫桥。先写夜航,后写夜泊,这也就和原诗有同中之异了。

第二首着重写思兄。作者和他两位哥哥,非常友爱,尤其是西樵,他认为是“抚我则兄,诲我则师”。他们十年以前,就曾相约同游江南,而今不但不能同游,又离居千里,想起来就更难受了。张继只写一己的旅怀,而此诗则旅怀之外,还加上对于亲人的思忆,也和原诗不一样。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在文艺创作中,有许多题材和主题是相似的,甚至是完全一样的,但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艺术技巧,却是千变万化的。这两首诗虽然还是不及张继那一首,但也足以说明这一道理。在王士禛作了这两首之后六十年,有一位鲍鉁,也泊舟枫桥,想起王氏题诗之事,写了一首七绝:“路近寒山夜泊船,钟声渔火尚依然。好诗谁嗣唐张继,冷落风六十年。”他和张王两人的感受,又自不同。这些事例,对我们是颇有启发的。

《枫桥夜泊》原文翻译赏析-张继古诗

【枫桥夜泊评点】

这是一首记叙诗人夜泊枫桥时所看到的景象和自身感受的诗。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使他领略到了一种难言的诗意美。经过诗人的再创造,一幅情味隽永的江南水乡夜景图呈现出来,成为流芳千古的名作。霜天凄清,残月朦胧,乌啼悲凉,疏钟远送,游子愁对渔舟,独伴渔火,这些诗中景象渲染了清冷孤寂的气氛,刻画了幽深的意境。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一动一静,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默契,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首句,诗人写了午夜时分三个密切关联的景象:月落(所见)、乌啼(所闻)、霜满天(所感)。残月西沉,令人压抑;乌啼凄哀,催人泪下;霜华满天,寒气逼人。诗人开篇连用比兴,三管齐下,创设出一番清冷凄凉的意境,为后面抒发愁绪做好铺陈。“霜满天”,并不符合实际的自然景观,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

次句,诗人接着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象和自身的感受。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称“江枫”,也许只是因枫桥这个地名而引起的推想。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点点“渔火”,特别引人注目。“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配搭颇具用心。“愁眠”,当指满怀旅愁的诗人。一个“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孤孑的诗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缕缕轻愁,挥之不去。

前两句共十四字,写了六种景象,后两句却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在如此凄凉、静谧的暗夜中,突然传来一阵钟声,听觉冲击力特别强烈。这“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古刹钟声,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

文章标题:《枫桥夜泊》原文翻译赏析-张继古诗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4733.html

上一篇:《迁延》原文赏析-张际亮

下一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古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