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二首(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释】

①葳蕤(wēi ruí):草木茂盛的样子。

②桂华:桂花。

《感遇·兰叶春葳蕤》原文翻译赏析-张九龄古诗

【作者】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唐韶州曲江(今广东曲江)人。武后神功元年(697)进士及第,授校书郎。玄宗先天元年(712)中道侔伊吕科,授左拾遗。后历官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中书侍郎等职。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兼修国史。翌年罢相。次年贬为荆州长史。有《曲江张先生文集》。

【译文】

天里的兰花枝叶翠绿茂盛,秋天里的月桂皎洁盈枝。好一派生机勃勃,好一个佳节良时。谁曾想到山林隐士闻到了幽香心生喜悦爱慕,草木的幽香来源于自然天性,没有必要人来采佩才显风华。

《感遇·兰叶春葳蕤》原文翻译赏析-张九龄古诗

【赏析1】

这首哲理诗是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后所作。开元末期,唐玄宗荒废朝政,宠信奸臣。张九龄对此非常不满,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写了《感遇十二首》。这组诗歌朴素遒劲,寄寓深刻。这里选取的是第一首,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

诗歌开篇就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屈原在《九歌·礼魂》中写有“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那里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用“葳蕤”来形容兰,是茂盛的意思;用“皎洁”来形容桂,桂叶深绿,桂花嫩黄,二者相映自有皎洁之感。

接下来用“欣欣此生意”一句总结,不论葳蕤也好,皎洁也好,都表现出一派勃勃生机。“自尔为佳节”中的“佳节”回应开篇两句中的春、秋,说明兰桂都各自在适当的季节显示出它们的生命力。一个“自”字,还表明了兰桂各自荣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质。

“谁知”突然一转,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隐逸之士。隐士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产生了爱慕之情,“坐”,显示出爱慕之深。“闻风”二字源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把“闻风”借用而来,用得恰如其分,用得自然顺畅。

结尾二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隐士既然闻风相悦,那么,兰桂如果有知觉,应该愿意接受隐士的折花欣赏了。然而诗却不顺此而下,别出新意。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不是为了供人折取欣赏。在这里,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建功立业,只是一个人的本份,而不是用此来博得外人的赞赏,谋求富贵荣华。诗歌主旨,到此点出,行文脉络也一贯到底。上文的“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和“草木有本心”相互照应;上文的“谁知林栖者,闻风尘相悦”又和“美人折”遥相呼应。这最后十个字,总结上文,意蕴深刻。

《感遇·兰叶春葳蕤》原文翻译赏析-张九龄古诗

【赏析2】

诗歌采用比兴手法的很多,特别是那些不能直言的隐情,往往通过比兴手法来托物言志,以抒发自己的一腔隐衷。而这种抒发,婉转曲折,更加耐人寻味,特别具有诗歌的艺术美。张九龄这首诗就是这样。张九龄是有胆识、有才华的政治家,是玄宗朝贤明正直的宰相,辅佐玄宗实现了“开元之治”,但晚年在朝遭受口蜜腹剑的李林甫的忌恨,被其诽谤中伤,于开元二十五年(737)由尚书右丞相贬荆州长史,这对他来说是很沉重的政治打击。到了荆州以后,他忧愤交集,“每读韩非《孤愤》,泣涕沾襟”(徐浩《唐尚书右丞相中书令张公神道碑》)。在苦闷中他写了十二首《感遇》,是一组五言古诗,用以表达自己的复杂心情。

这里所选的是其中第一首。诗歌以兰、桂自比其高洁,用隐晦曲折的比兴手法,抒发了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怀。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对偶句领起,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了这两种美好植物生机勃勃和清雅高洁的特征。这是从屈原《九歌•礼魂》中的句子“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化用而来的,这里把菊花改为了桂树,是因为荆州向来多桂,和当地的实际紧密结合。而且,一草本,突出的是茂盛的叶子(葳蕤,音wēiruí,茂盛之意);一木本,突出的是馥郁皎洁的花蕊。前后两句互文见义,葳蕤的叶子和皎洁的花蕊互相映衬,草木交辉,更加具有概括力,显得分外生动形象。笔墨也精练简洁,一开始就给人以精警的感觉,引起人们对兰桂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如果说开始两句还是客观描写的话,那么以下六句,就是一步步深入发挥,含蓄地表达对兰桂高洁品格的深情礼赞了。“欣欣”二句,写出了兰桂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的生命活力。而这种生命的活力,乃是它们自身固有,而不假外求的,这正是自身高洁的体现。这里一个“自”字,用得很精到,不但写出了兰桂各自适应佳节的特性,而且还表明了兰桂各自荣而不媚、不求人知的高贵节操,很耐人品味。到此,作者顺笔而下,写到了人。对于这样美好的草木,栖息于山林的隐者,有什么样的感想呢?——只是因为闻见了它们的芬芳,就禁不住深深地慕悦了!“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这里化用得毫不费力,一点也不着痕迹,非常巧妙,大大深化了诗句的内涵。其实,这两句诗也是换了一个角度,从隐者的内心来对兰桂的品格进行赞美,诗意又深入了一层。那么,对于隐者的慕悦,兰桂又是怎样的态度呢?——“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就是兰桂的回答。这里的“美人”也就是前面的“林栖者”。兰桂表示,我自有逢春而葳蕤,遇秋而皎洁的本性,并非为了博得人们的折取、欣赏。很显然,这是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不过是作为一个人的本性而已,并不是要借此来博得谁的称誉赏识,以求富贵利达。全诗的主旨,经过几番曲折,到此终于点明,而诗意的脉络却是一贯到底,在质朴简劲中显得自然流畅,表现出了作者坚贞耿介的品格和诗歌独具的个性。前人曾经评论说:“曲江公(即张九龄)诗雅正沉郁,言多造道,体含风骚,五言直追汉魏深厚处。”(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这首诗看来只是平平道来,雅正冲淡,委婉含蓄,好像是毫不经意,但是,通过比兴,浓郁的诗思和深刻的思想自然蕴含其中,让人从中得到深刻的启发。

(管遗瑞)

《感遇·兰叶春葳蕤》原文翻译赏析-张九龄古诗

文章标题:《感遇·兰叶春葳蕤》原文翻译赏析-张九龄古诗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4738.html

上一篇:《醉樵歌》原文赏析-张简

下一篇:感遇十二首(其七·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古诗译文赏析(张九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