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宿硖石寺下

赵抃

淮岸浮屠半倚天,山僧应已离尘缘。

松关暮锁无人迹,惟放钟声入画船。

【注释】

硖石:此处所指在今安徽凤台西南淮河边。

尘缘:佛教认为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是污染人心、使生嗜欲的根缘。

【作者】

赵抃:(1008—1084)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少孤。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贵,京师号“铁面御史”。历知杭州、青州、成都。神宗时,擢参知政事,与王安石议政不合,再出知成都。卒谥清献。有《清献集》。

《和宿硖石寺下》原文赏析-赵抃

【赏析】

船停泊在淮河岸边的硖石山下,山上坐落着一所古寺。山并不高,但从河底的船中仰视,寺里的古塔却给人“半倚天”之感。硖石一带环境幽静,加上古寺高踞山巅,遂使人觉得寺中的老僧,想必佛性圆足,超脱尘境了吧。舟行是寂寞的,此时舟次硖石,想到方外老僧,不免会起探胜造访的念头,也许是在舟中纵目眺望,也许已经登上了河岸,但发现松径边寺庙的栅栏是锁着的,寂无人迹。于是希望变成了怅望,古寺在人心理上似乎愈去愈远了。然而就在这怅望之际传来了暮钟的声音,一声声进入画船。那佛国世界本已邈焉难即,此时却放出钟声来到人间,这种声音,发人深省,令人神往。

诗以短短四句写出淮岸硖石古寺那样一片天地,同时表现了诗人的情感活动,面对眼前的山寺,虽身未能至而心向往之。作者也许借鉴了唐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但张继写的是船泊枫桥的羁愁和附近的清景,下笔的中心在诗人自己这一面。而此诗的中心落在硖石寺那一边,着重写硖石寺的环境气氛。诗人的情感在对景物的观照中表现得更其隐约。

诗在空间位置的处理上,首句是向上仰观古塔,末句是钟声下及画船。自下而上,复又自上而下,硖石古寺在心理上高远超脱的印象,即不待刻画已自然形成。在景物的配搭上,既有动,又有静,既有山巅古寺,又有水滨画船。于互相映衬中突出了硖石寺的静穆,而不显得枯寂。末句由写视觉感受,转到写钟声,更添出无限诗意。可以想象,那钟声在船头,在水上,荡漾传送,终于消失,但在心灵深处却悠然不尽,久久牵动旅人的情思。诗遂似收而未收,富有余味。

(余恕诚)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和宿硖石寺下》原文赏析-赵抃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4869.html

上一篇:长孙皇后《春游曲》古诗原文赏析

下一篇:《次韵孔宪蓬莱阁》原文赏析-赵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