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孔宪蓬莱阁
赵抃
山巅危构傍蓬莱,水阁风长此快哉。
天地涵容百川入,晨昏浮动两潮来。
遥思坐上游观远,逾觉胸中度量开。
忆我去年曾望海,杭州东向亦楼台。
【注释】
宪:御史的省称。蓬莱阁:在越州(今浙江绍兴),位于鉴湖之滨。
末句原注:“杭有望海楼。”
【作者】
赵抃:(1008—1084)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少孤。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贵,京师号“铁面御史”。历知杭州、青州、成都。神宗时,擢参知政事,与王安石议政不合,再出知成都。卒谥清献。有《清献集》。
【赏析】
一位带御史衔的姓孔的朋友,登越州蓬莱阁,写了一首观潮的诗寄给赵抃,本篇是赵抃的和作。
前四句是一幅蓬莱阁上望潮图。首句写阁的地势和建构之高,以见观潮视野的广阔。它在句法上是倒装,若把主谓语的顺序调整一下,便成“蓬莱危构———傍山巅”,意思也就非常容易明白。次句“水阁风长此快哉”,语言结构和声调都不像上句那样顿宕错落,又用了语气词“哉”,句势在律体中显得特别雄直。读之确实有水阁凌空、海风悠长的快感。这在情感和语气上已经为观潮作了准备,给全篇定下了基调。颔联写潮水,但在写潮水前先写大海。“天地涵容百川入”,说大海总汇江河百川之水,将天地包容在它的怀抱里。有此一笔,就写出了大海的广阔和气派,潮势即不待言而读者自能想见,故第四句未对潮势作正面描绘,腾出笔墨写晨昏两次起潮,以见大海的动荡不息。
诗的前半,不仅写了水阁、大海和海潮,也透露了临海观潮时的感受和兴奋心情。写得这样真切,似乎观潮人就是作者自己,但诗题是“次韵孔宪蓬莱阁”,观潮者实际上是孔宪。如何把前面似乎直接写自身所见所感转移到孔宪一边?带着这个问题看第五句,便觉得诗人在开合收纵方面从容自如,运调得力。“遥思坐上游观远”,“遥思”二字极自然地把上四句所写的感受,转移给了孔宪。而“游观远”不仅概括了观潮的宏远景象,且将笔势拓开,由宏大阔远的视觉感受,引向“逾觉胸中度量开”的心境感受。设想对方此时必然格外心胸开豁。这虽是出于作者的揣度,但由于有前四句作铺垫,使人觉得“度量开”既豪宕而又着实有力。以情结景,成为前面写观潮的绝好收束。至此,诗意已经丰足,但收尾又转折推宕开去。“忆我去年曾望海,杭州东向亦楼台。”由对方转而联想到自己,回忆去年在杭州亦曾望海。虽只似淡淡提起,但“忆”字却又可以引人回味前六句所写的观潮情景,原来那情景作者亦曾是亲有体会的。由遥思对方而“忆”及己方。围绕观潮,诗人的想象和情感萦绕回环,给这首总体上是雄直豪迈的诗增添了回环之美。
这首诗无论写海潮,写人的胸襟,都显出一种开阔的景象,健举的气概,但不靠描摹刻画,而多用健笔直接抒写,那水阁风长的快感,那涵容天地百川的大海,那晨昏两次浮动的海潮,那“游观远”的视野,“度量开”的心胸,都显得开张雄阔。语言上绝去藻饰,不用典故,造语的质朴劲健,感情的豪迈,加上章法的开合转折,于律诗中融进了参差拗健之美。《宋诗钞》说赵抃写诗“触口而成,工拙随意,而清苍郁律之气,出于肺肝”,这首诗是能够体现这一特点的。
(余恕诚)
文章标题:《次韵孔宪蓬莱阁》原文赏析-赵抃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4870.html
上一篇:《和宿硖石寺下》原文赏析-赵抃
下一篇:《题杜子美书室》原文赏析-赵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