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题
每夕见明月,我已与熟悉。问月可识我?月谓不记忆。
茫茫此世界,众生奚啻亿!除是大英豪,或稍为目拭。
有如公等辈,未见露奇特。若欲一一认,安得许眼力?
神龙行空中,蝼蚁对之揖。礼数虽则多,未必遂鉴及。
【作者】
赵翼(1727-1814),字云松,又字云崧、耘松,号瓯北,江苏阳湖(今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贵西兵备道。后辞官归乡,主讲安定书院。精治史学,考订史实,时称精赅。论诗主张独创,反对模拟。其诗与蒋士铨、袁枚齐名。有《瓯北诗文集》《瓯北诗话》《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等名于世。
【赏析】
这组诗大约作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原题《闲居读书作》,此时作者早已辞官隐居阳湖家中。赵翼说过:“诗非苦心作不成,佳处又非苦心造。”他还说过:“吟咏出兴会,万物供驱驰。”这首杂题正是诗人出奇制胜的杰作,既自然朴素,又苦心经营,精巧构思,在平凡晓畅的语言中,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构思巧妙,通过人识月而月不识人的风趣对话的描写,揭示了一条普遍规律。“每夕见明月,我已与熟悉。”通俗明白的诗句,似同白话,然而这便是好诗佳句,平中见奇,引起下文诗人问月而月来回答。“问月可识我?月谓不记忆。”一问一答,情趣无穷。我每天晚上看见月亮非常熟识月亮,可是月亮并不认识我。这其实是常情,一经诗人写入诗中,便风趣横生,哲理闪光。试想,“茫茫此世界,众生奚啻亿!”如此大千世界,众人何止上亿?芸芸众生,人太多了,哪里都认识呢?除非你是大英豪,或者我稍为拭目而看,像你等一般人物,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假如要一一认识,哪里有如许眼力?月亮回答真是妙极了!这不是一条规律吗?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真正杰出的人物并不多,因此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多数人物便不留什么痕迹,能留在人们记忆里或记载在史书上的,只是少数几个“露奇特”的风云人物。
“神龙行空中,蝼蚁对之揖。礼数虽然多,未必遂鉴及。”“神龙行空”比喻高高在上的大官,“蝼蚁”比喻普通百姓。百姓按照规定的礼数(古代剥削阶级按名位而定的礼仪等级制度),对统治者行礼,但当官者未必就都能看到。《楚国先贤传》说“神龙朝发于昆仑之墟,暮宿于孟诸,超腾云汉之表,婉转四渎之里”,蝼蚁对神龙行礼,神龙未必看到,老百姓对当权者致敬,当权者未必施报。这也是一个规律。
人月对话,构思巧妙;神龙蝼蚁比喻新颖,揭示的哲理耐人深思。
(方伯荣)
文章标题:《杂题》原文赏析-赵翼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4904.html
下一篇:《偶得》原文赏析-赵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