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

赵翼

又指瓜州渡,轻舟狎暮涛。江山长不老,名利两空劳。

稍喜张帆稳,宁夸击楫豪?前途有兰若,一访远公高。

【作者】

赵翼(1727-1814),字云松,又字云崧、耘松,号瓯北,江苏阳湖(今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贵西兵备道。后辞官归乡,主讲安定书院。精治史学,考订史实,时称精赅。论诗主张独创,反对模拟。其诗与蒋士铨、袁枚齐名。有《瓯北诗文集》《瓯北诗话》《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等名于世。

《渡江》原文赏析-赵翼

【赏析】

“京口瓜洲一水间”,自古从江南到扬州,皆在瓜洲渡江。作者嘉庆二年(1797)重游扬州,从他的家乡常州阳湖(今武进)出发,走的也是这条路线,是年诗人已七十高龄了。

“又指瓜州渡,轻舟狎暮涛”,开首二句就点出了渡江的时间、地点以及当时的心情。暮色映照下的宽阔江面,波光粼粼。一叶轻舟,船头直指对岸的瓜洲渡口破浪前进,有这样的景致,本来足以使人心旷神怡了,何况作者此行的目的只是访僧悟禅,因而他的心境是冲远恬淡的。一个“轻”字,一个“狎”字,准确传神地表现了这种悠然自适。舟船之小,自可谓之“轻舟”,但用在这里,却有双关的修辞作用。这显然借鉴于李白“轻舟已过万重山”一句。“狎”是戏弄之意。赵翼曾到过台湾,“曾经沧海难为水”,一衣带水自然履险如夷了。

江流不尽,青山常在,这也许最能引发岁月不居、人生易老的浩叹。与江山的永恒相比,人世的功名利禄真如云烟过眼了。以前执迷不悟,为此枉抛心力,现在韶华似水,逝者如斯,时不我与,还有多大意思呢!“江山长不老,名利两空劳”,这强烈的对比,凝聚着诗人多少沉痛的教训和深刻的忏悔啊!

“稍喜张帆稳,宁夸击楫豪”,颈联上句既写实景,又富暗喻。五两风轻,布帆无急,既稳稳当当,有什么必要去抒发击楫的豪情呢?字面如此,但底蕴却不然。这里尽管有老境平稳,非复少年使气的含义,但似乎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在。顾炎武《京口即事》诗有“祖生多意气,击揖正中流”之句,抒发了誓清中原、恢复故国的豪情。赵翼却用反问使典,否定这种空想。在同一个京口,用同一个典故,不能说是偶然的巧合。事实上,异族统治早就站稳了脚跟,再中流击楫无疑已属虚夸。

末联结出此行的目的:“前途有兰若,一访远公高。”据诗人自注,“远公”是指“高旻寺鉴和尚”,从此也可知那是一个高僧。相传晋庐山东林寺高僧慧远与隐士陶渊明、道士陆修静,结社友善。显然赵翼是以渊明自况,因为他们在弃官归隐这点上确有相似之处。但陶可在东晋灭亡后不书刘朱年号,不向刘朱称臣,而赵就生在清朝,毕竟已无切肤之痛。民族的屈辱,只能隐约地从明末遗民的诗文中感受到。他行至中流,便想到祖逖,正是欲说还休的矛盾心理的冲突表现。被残酷的现实所困扰的文人,历来大多成为居士,似乎只有佛教的虚幻才能使自己得到解脱而求得清净。诗中名利空,雄图空,难道不正是“四大皆空”的彻悟么?

这首诗总的来看,情绪有些低沉消极,但我认为它言近而旨远。对于一个斫轮老手来说,这确实显示了高超的手段。

(曹宝麟)

文章标题:《渡江》原文赏析-赵翼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4913.html

上一篇:《生事》原文赏析-赵翼

下一篇:《赤壁》原文赏析-赵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