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图
郑思肖
终不求人更赏音,只当仰面看山林。
一双闲手无聊赖,满地斜阳是此心。
【作者】
郑思肖:(1241—1318)字忆翁,号所南,自称三外野人,连江(今属福建)人。少为太学上舍,应博学宏词试。元兵南下,痛国事日非,上书,不报。后隐居苏州。工墨兰,兼工墨竹。有《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郑所南先生文集》等。又有《心史》,明崇祯十一年(1638)苏州承天寺浚井时被发现,有说为后人伪托。存世画迹有《国香图卷》等。
【赏析】
《伯牙绝弦图》见于《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诗人在自序里说:“今或遇图而作,或遇事而作,而或者又欲俱图之。”《伯牙绝弦图》是否即诗人所画,已不可考,这首诗是题在此幅画上的。
伯牙绝弦的故事,见于《列子·汤问》。伯牙,传说是春秋时人,擅长鼓琴。钟子期,楚国人,精通音律。伯牙鼓琴时,若志在高山,子期便以为“巍巍若太山”,伯牙志在流水,子期亦以为“汤汤若江河”。子期死后,伯牙以为世无知音,便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伯牙绝弦图》即取材于此。
在《一百二十图诗集》里,可以参看的还有一首《钟子期听琴图》,诗是这样写的:“一契高山流水心,形神空静两忘情。似非父母所生耳,听见伯牙声外声。”形神空静,两心相契,这是多么难得的知音。子期一旦溘然长逝,给伯牙留下的深刻心灵创痛,也就可想而知了。这首诗正是借伯牙绝弦的故事,以写自己家国兴亡的痛苦和悲哀。
第一句写绝弦的原因。“再也不要去寻求知音吧!”起得突兀,声泪俱下,是绝望的哀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渴求知音,本是人情之常,这里却一反常情,说得这样明确和决断,使人不得不进一步追寻其中的情由。不求赏音,决不是不需要知音。伯牙琴中旨趣,只有子期能解,现在子期与世长辞,解者渺不可得。破琴绝弦,便是当然之举了。绝弦破琴,语气决断,更见其痛苦的深沉。
在这一声叹惋之后,诗人似乎应当抒写伯牙失去知音的哀痛之情了。然而并没有写,只出之以淡淡一笔:“只当仰面看山林。”知音永别,琴毁弦绝,无可言说,只得“仰面看山林”。不作悲愤语而更见其悲愤之情。
然而失去知音的痛苦,又如何能够忘却呢!一双手之所以“闲”,是因为破琴绝弦,不复鼓琴。一个“闲”字,写出了伯牙深刻的孤寂之感,显示出伯牙极大的内心痛苦。
末句写伯牙绝弦后的心情,不是一泻无余,而是从景见情,表现十分含蓄。“满地斜阳”,景色是美丽的,可惜它“已近黄昏”。对夕阳的留恋和叹惋,正象征着伯牙内心难以言传的情绪。
郑思肖工诗善画,但他在诗集自序里又说,宋亡后,“凡有求皆不作,绝交游,绝著作,绝倡和,渐绝诸绝以了残妄。”他在宋亡后“渐绝诸绝”的忠肝义胆,和伯牙在子期死后毁琴绝弦的高尚情操息息相通。“满地斜阳是此心”,正是借伯牙以喻自己宋亡后画兰不画土的耿耿之心,是全诗之警策。
(雷履平 赵晓兰)
文章标题:《伯牙绝弦图》原文赏析-郑思肖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4946.html
下一篇:《送友人归》原文赏析-郑思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