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泊对月有感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作者】
周莘:生卒年不详。字尹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任岳阳决曹掾。与陈与义友善。
【赏析】
周莘字尹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苏轼诗中称为周长官的周邠就是莘的祖父,可见诗有家学。他在岳阳县做过“决曹掾”(管刑狱的助理),陈与义有好几首次韵尹潜的诗。在《简斋诗集》卷二十《周尹潜雪中过门不我顾遂登西楼作诗见寄,次韵谢之三首》称赞说:“深知壮观增诗律,洗尽元和到建安。”可见推重。胡穉注称他“苦思为诗,先生(指陈)与诸公皆钦畏之”。这首《野泊对月有感》大约作于建炎三年(1129)。当时北宋已亡,高宗即位临安(今浙江杭州),立足未稳,金兵南下,苗傅、刘正彦在杭州胁迫高宗让位,到处兵荒马乱。诗里充满忧时忧国的感情。方回《瀛奎律髓》编入“忠愤”门。
题目表明作者漂泊无归之感,着眼“野泊”二字。起句破空而来,忧愤无端,领起全篇。时荒世乱,万物失色,而江月不管兴亡,在乱中依旧光耀如昔,不能不引起作者的怜惜,这一句实际已交代了题目,“江月”点“野泊对月”,而“乱”字点明时世感慨,“可怜”二字已逗露情怀。二句对江月抒情,江月之明,应知我的难言之隐。“逋逃”是愤激之词,言漂泊无家,点足“野泊”二字。“病客”引起五六句的怀归之感。作者原可继续抒情,却用广阔的背景作一顿挫。三四两句是前人爱引的名句。明朝人是不大欢喜宋诗的,而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五说:“周尹潜‘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陈去非‘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二君同时,二联语甚相类,皆得杜声响,未易优劣。”上句望天无语,天上参横斗转,地上茫茫洞庭,点明“野”字,亦见望久,始见斗柄横斜;下句听角伤怀,角声暗寓兵乱,岳阳城在泊舟近处,凄断写角声,亦写听到角声的感受。这两句乍看气象开阔,细思情绪深沉,在写景中抒情。
五六承第二句来,以酒浇愁,酒随泪溅,所谓“举杯消愁愁更愁”。听浪思归,而无所归,故暗自惊心。五六表面对仗,意实相连而下,“酒添客泪”和“浪卷归心”互为表里。而“浪卷”字又扣“野泊”字。“愁”、“惊”两字引出尾联。若至五六为止,只见作客野泊思归,所感只在一家。尾联忽然推开,遥应第一句的“乱”字。而两句亦有顿挫,“欲问行朝近消息”从一身乱离,想到朝廷迁流不定,由忧一身到忧朝廷,结句把遍地兵荒马乱的情景写足,消息虽欲问而无由,其为忧愤,更何以堪。杜甫《登岳阳楼》结句云:“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也是由一身漂泊写到国家战乱。而此诗结句更甚于“戎马关山北”,因群盗纵横即在眼前也。方回评此诗云:“只‘江月乱中明’一句便高。三四悲壮,结句自可混入老杜集。”纪昀批云:“起得超脱,深稳之中,气骨警拔,自是简斋劲敌。虚谷评亦非过誉。”方回和纪昀的意见都可参考。总之,此诗一起骞举,一结有茫茫无尽之感,而中间两联情景交融,很有老杜忧时念乱诸作的气味。诗中虽重一“客”字,不足为病。
(周本淳)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野泊对月有感》原文赏析-周莘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5004.html
上一篇:董岭水-古诗译文赏析(周朴)
下一篇:《睹江北流民有感》原文赏析-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