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林康民见和梅花诗
朱松
寒崦人家碧溪尾,一树江梅卧清泚。
仙姿不受凡眼污,风敛天香瘴烟里。
向来休沐偶无事,谁从我游二三子。
弯碕曲径一携手,冻雀惊飞乱英委。
班荆劝客不延伫,酌酒赋诗相料理。
多情入骨怜风味,依倚横斜嚼冰蕊。
至今清梦挂残月,强作短歌传素齿。
韵高常恨句难称,赖有君诗清且美。
天涯岁晚感乡物,归欤何时路千里?
柁楼一笛雪漫空,回首江皋泪如洗。
【注释】
寒崦(yān):即寒山。
清泚(cǐ):清亮的水。泚,鲜明貌。
向来:指示时间之词,有指往日者,亦有指近日者,此处系指“近日”。休沐:古代官吏的例假。
碕(qí):曲折的堤岸。
班荆:班为“布”义,荆指杂草。班荆坐地,语出《左传》襄二十六年,言朋友途中相遇,欢然交谈。
料理:此处系逗引义。韩愈《饮城南古墓上逢中丞过》诗:“为逢桃树相料理,不觉中丞喝道来。”
【作者】
朱松:(1097—1143)字乔年,号韦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朱熹父。曾从程门弟子罗从彦学。政和八年(1118),同上舍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历官著作佐郎、史馆校勘。以吏部郎上章反对秦桧议和,出知饶州。有《韦斋集》。
【赏析】
朱松是大理学家朱熹的父亲。然而,他的著名,却并不在这一点,而是由于他爱国,且又敢于和秦桧作斗争。秦桧决策议和,他却以吏部郎这一普通官员的身份,慨然陈奏,力言不可。这样就得罪了主和卖国的权贵,被逐出京,从此郁郁而终。
朱松到杭州作官,是在三十八岁时。在这之前的十几年,却一直在政和(今属福建)及尤溪(今属福建)任县尉。他心境的苦闷与抑郁,是可想而知的。这首《答林康民见和梅花诗》,从内容体会,大概就是作于在尤溪时。
林康民就是诗中所提到的那位朋友,诗中的“弯碕曲径一携手”,所指的就是林。“寒崦人家”———那一带寒山,也就是林康民的住家处。这首诗先从梅花说起,说那里有一条碧莹的小溪,溪的尽头,有一株素梅,清瘦的树影,就照在那玻璃般的水里。这里的“卧”字,点出“疎影横斜”,可见作者炼字之妙。接着说,这梅花秉有不同凡俗的风姿,因此,也就不愿被一般凡俗人的眼光所玷污,它让风敛住自己特异的香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暗香”,甘愿在这湿热郁蒸的南方山林里过着寂寞生涯。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表彰梅花,是不仅暗示着此处的梅花主人,且又更深地、朦胧地寄托着作者自己的心影。再接着便是叙事了,他说回忆那时候,在一次例假日子里,偶然出游,跟随着的还有几个学生辈。他们访景探幽,在一条曲折的溪岸上遇到林康民,携手交谈,兴致那么高,梅树上的冻雀都因此扑簌簌惊飞起来,让梅瓣掉得满地都是。主人殷勤留客,就在梅树下酌酒赋诗,边饮酒边欣赏,而这时的梅花,好像也格外显得容光焕发,以致逗引得他们更加诗兴勃发了。他们爱梅花的风味,又感谢梅花那沁人心骨的多情,便悠然地倚着它的枝干,细细品味那冰玉般的梅花的心灵———也就是它的蕊、它的内在品质。
以上是对一段往事的追忆。这段往事是如此难以忘怀,至今每逢更深夜静、残月在天,还是梦魂萦绕。作者又很谦虚地说,为了这种激情的冲动,他勉强写了首短诗,聊以给人们去歌唱。但是,写虽然写了,由于梅花的标格与风韵太高,我拙劣的诗句却委实不能与此相称啊!幸而你又有了和章,写得这般清新美丽,这才算没辜负了梅花哩。
写了上面的意思,作者的思路又有了一个波折,他转而想到:梅花该是他故乡的特产啊,他家在江西,江西的大庾岭,又称梅岭,那是古来最著名的梅花之乡,如今他远官福建,漂流天涯,岁月消磨,壮志空在,在这梅花开时,他怎能不愈加怀念故乡?但千里迢迢,归去何日?于是,他黯然了,他猛然忆起那离开家乡时的怅惘情景:那时是严冬季节,他是乘船出发的,他带着一枝笛排遣旅愁,可是笛声乍起,雪已漫空,这时他回首江岸,泪流满面,并且还记得那时吹的正是《落梅花》的调子哩。
能看得出来,这首诗含着对自己身世的吟叹。试一翻检朱松的文集《韦斋集》,看到他叙述未任福建县尉之前的生活,是“自顾其家,四壁萧然,沟壑之忧,近在朝夕”(见朱松《韦斋集》卷九《上赵漕书》)。后来到福建,虽然衣食问题缓解,但那种沉沦下僚的生涯,又全然有违自己的素愿,他感到“厄贫卑辱”(同上书卷十《清轩记》)。这种对身世的感慨,便正好曲折地反映在这首诗里。所以可以说,这首诗思想上是以意胜,而艺术手法上又出之以瘦硬幽淡,瘦硬中见清新,幽淡中见情味,这也就是宋诗的一种本色了。
(潘同寿)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答林康民见和梅花诗》原文赏析-朱松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5029.html
上一篇:《秋夜》原文赏析-朱淑真
下一篇:《入塞、出塞》原文赏析-朱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