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大庾岭
雄关直上岭云孤,驿路梅花岁月徂。
丞相祠堂虚寂寞,越王城阙总荒芜。
自来北至无鸿雁,从此南飞有鹧鸪。
乡国不堪重伫望,乱山落日满长途。
【作者】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chànɡ),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康熙十八年(1679),应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后革职,归家潜心著述。博通经史,长于诗词古文。诗风雅健浑朴,与王士禛并称为南北两大诗人。词学姜夔和张炎,为浙西词派创始人。有《曝书亭诗文集》。
【赏析】
顺治十三年(1656)。朱彝尊应广东高要县知县杨雍建之聘赴广东,途经大庾岭时写下此诗。“大庾岭”,五岭之一,在广东省南雄县北,江西省大余县南,是江西入广东的通道。关于其得名,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汉伐南越,有监军姓庾,城于此地,众军皆受其节度,故名大庾。”由于大庾岭多梅,故亦名梅岭。
此诗从写大庾岭景色入手。先大处着眼写了大庾岭之雄伟:“雄关直上岭云孤。”“雄关”,指大庾岭上之梅关。《读史方舆纪要》称梅关“雄杰险固,为南北之襟要。”而《安南志》则说梅关旧称“岭南第一关”,其北门楼上刻有“南粤雄关”四字。这里,通过“直上”和“岭云孤”,刻画了其险要,高峻。接下一句是“驿路梅花岁月徂”。驿路是古代的交通大道,沿途置驿站,供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或换马。“徂”即久远。如要说前句突出了一个奇字,此句则突出一个古字。
“丞相祠堂虚寂寞。”丞相祠堂乃是指张九龄祠,《一统志》:“张文献祠在大庾岭云封寺前,祀唐宰相张九龄。”这句描写眼前所见张九龄祠的寥落,而下句则承此写想象中的南越王赵佗都城的荒废:“越王越阙总荒芜”。《一统志》载:“赵佗城在广州府城西二十七里,即佗都城也。”此联一句实写,一句虚写,正因为有此虚写,作者在下面就发挥了想象的余地,并以此宣泄了内心的情感。
这是何等的情感呢?作者背井离乡而远去他方,外加是岁暮时节,当然是一种离愁,一种乡情。“自来北至无鸿雁,从此南飞有鹧鸪。”写大庾岭阻隔南北,南去禽鸟也和中原不同了。在家乡能见到鸿雁,从此不能见了。《广舆记·衡阳》:“回雁峰,在衡州府城南,雁至衡阳则不过。”而在家乡冬天所不能见的鹧鸪,眼下却又可见了。朱彝尊选择鸿雁和鹧鸪。可谓别具匠心。古有雁足传书的传说,此暗寄无以传寄家书的伤感。鹧鸪鸣声凄切,如言“行不得也哥哥”,古代诗文中因常用它作为劝阻出行的象征。
至此,作者似乎感到宣泄还不够,在本已浓烈的乡愁上又加上一笔:“乡国不堪重伫望,乱山落日满长途。”是的,作者还得继续向前走去。如果再次回望故乡,本来已经沉重的脚就更迈不开步伐了。但是,不望乡关,目光又能落向何方呢?重重叠叠、毫无次序的山峦映照在落日之中,漫长的旅途给人一种凄凉、孤独的感觉。
如果说这首诗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那就是以流畅的笔抒写了抑塞之情。赵执信曾经把朱彝尊和王士禛并举,称“朱贪多,王爱好”。后人对此的解释纷纭,其中有一种是说朱彝尊好用典。然而这首诗却一反诗人好典的习惯,显得平淡,而又不乏感情的起伏。清切、真切,这是其值得特别赞道之处。
(马卫中)
文章标题:《度大庾岭》原文赏析-朱彝尊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5050.html
上一篇:《无题》(录二)原文赏析-朱彝尊
下一篇:《珠江午日观渡》原文赏析-朱彝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