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原文翻译赏析,(宋)司马光词作赏析

首页 > 名篇赏析 > 时间:2022-06-08 17:31 来源:李白古诗网 作者:司马光

西江月

司马光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原文翻译赏析,(宋)司马光词作赏析

司马光生平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元年(1038)进士,签判武成军,累迁大理寺丞、起居舍人。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之中知谏院。神宗初,官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反对与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判西京御史台。后闲居洛阳,专修《资治通鉴》。哲宗立,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相位八月而卒,年六十八,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宋史》有传。其著作主要有《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另有《司马文正公集》八十卷。词存三首,均写艳情。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译文】

挽了一个松松的云髻,化上了淡淡的妆容。青烟翠雾般的罗衣,笼罩着她轻盈的身体。她的舞姿就像飞絮和游丝一样,飘忽不定。

此番一见不如不见,多情不如无情。笙歌散后,醉酒初醒,庭院深深,斜月高挂,四处无声。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原文翻译赏析,(宋)司马光词作赏析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鉴赏】

司马光的文名并不是依靠词作得来,但北宋词风甚盛,范仲淹、韩琦、韩缜等名臣都写过一些好词,司马光也是如此。这首艳情词写词人对一位舞女的爱情,坦白率真,情感真挚。

上片写舞女优美的舞姿。词人首先从发髻、妆容方面入笔,勾勒出一个清纯脱俗的舞女形象。然后紧接着从体态、舞姿方面写舞女舞技出众,色艺双全。这样一位女子让词人顿生爱慕之情。

下片言情。前两句写词人对这个女子的爱。不见不会有相思之苦,无情不会有多情之痛,可见词人用情之深。结尾两句又回到景语,但这是含情之景,隐含着词人深深的惆怅。“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更是写情的佳句。

这首小令虽短,但含义颇丰,不但把词人对这个女子一见钟情的过程写了出来,而且以景语作结,给人以意犹未尽的感受。本词用语浅显直白,似是信笔写来,却是恰到好处,充分体现了词人深厚的艺术功力。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原文翻译赏析,(宋)司马光词作赏析

司马光《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词作赏析

司马光不以词作著名。然而,北宋词风甚盛之时,一些名臣如韩缜、韩琦、范仲淹都能事业之余写出很好的词,司马光也不例外。他的词作不多,今天遗留下来的只有三首,多系风情之作。其词不加虚饰,直抒胸臆,继承了“国风好色”、“《小雅》怨悱”的优良传统。此词中的“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即是写情的佳句。这说明,司马光并非假道学,而能表达真率的感情。

上片写宴会所遇舞妓的美姿,下片写对她的恋情,开头两句,写出这个姑娘不同寻常:她并不浓妆艳抹,刻意修饰,只是松松地换成了一个云髻,薄薄地搽了点铅粉。次两句写出她的舞姿:青烟翠雾般的罗衣,笼罩着她的轻盈的体态,象柳絮游丝那样和柔纤丽而飘忽无定。下阕的头两句陡然转到对这个姑娘的情上来:“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上句谓见后反惹相思,不如当时不见;下句谓人还是无情的好,无情即不会为情而痛苦。以理语反衬出这位姑娘色艺之可爱,惹人情思。最后两句写席散酒醒之后的追思与怅惘。

这首小令只幅之内把惊艳、钟情到追念的全过程都反映出来,而又能含蓄不尽,给人们留下想象的余地,写法别致。它不从正面描写那个姑娘长得多么美,只是从发髻上、脸粉上,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个淡雅绝俗的美人形象;然后又体态上、舞姿上加以渲染:“飞絮游丝无定”,连用两个比喻把她的轻歌曼舞的神态表现出来。而这首词写得最精彩的还是歇拍两句。当他即席动情之后,从醉中醒了过来,又月斜人静的时候,种种复杂的感受都尽括“深院月斜人静”这一景语中,达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

从结构上说,词的上片写其人其境,营造出惝恍飘忽,扑朔迷离的意境,下片写自己的感受,性灵流露,雅而不俗,余味深长。全词造句自然,意不晦涩,语不雕琢,随手写来,妥贴停匀,足见司马光作词虽为余技,却也显示出学识之厚与感情之富。

文章标题:《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原文翻译赏析,(宋)司马光词作赏析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5682.html

上一篇:《喜迁莺·霜天秋晓》原文,(宋)蔡挺词作赏析

下一篇:《阮郎归·渔舟容易入春山》原文,(宋)司马光词作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