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翻译赏析,(宋)李清照词作赏析

首页 > 名篇赏析 > 时间:2022-06-08 21:57 来源:李白古诗网 作者:李清照

永遇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意之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翻译赏析,(宋)李清照词作赏析

李清照生平简介

李清照(1081—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崇宁元年(1102),徽宗以绍述神宗为名,任蔡京、赵挺之为左右相,立元祐党人碑,以司马光等百二十人为“奸党”,其父列名党籍,清照以诗上挺之。崇宁二年(1103),明诚出仕,矢志撰述以访求、著录古代金石文字为职志的《金石录》一书。大观元年(1107),蔡京复相,挺之卒。蔡京以挺之为元祐大臣所荐,为庇元祐“奸党”,追夺所赠官。明诚、清照夫妇因此屏居青州(今山东益都)乡里十年。宣和二年(1120)蔡京致仕后,明诚起知莱州(今山东掖县),此后又自莱移淄。靖康之难后。明诚奔母丧南下,知江宁府,清照载书至建康。建炎三年,赵明诚卒。离京自建康出走浙中,清照随亦入浙,经台、嵊、黄岩,从御舟海道至温州,复至越州,衢州,于绍兴二年(1132)赴杭州。绍兴四年,作《金石录后序》。绍兴中,以《金石录》表上于朝。卒年约七十馀。善属文,于诗尤工。《宋史。艺文志》著录《易安居士文集》七卷,俱不传。清照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其词创为“易安体”,为宋词一家。词集名《漱玉集》,今本皆为后人所辑。

【永遇乐·落日熔金注释】

吹梅笛怨:即笛吹梅怨。梅,指笛曲《梅花落》,其声凄清哀怨。

次第:此处为转眼之意。

中州:即中原。此指北宋故都汴京。

三五:十五日。此指元宵节。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铺翠冠,以翠羽装饰的帽子。雪柳,以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均为元宵应时妆饰。

簇带:满头插戴的各种饰物。

济楚:宋时方言,整齐,漂亮。

【永遇乐·落日熔金译文】

落日灿灿,犹如正在熔解的金水。暮云淡淡,仿佛渐渐合拢的玉璧。此情此境,恍如昨日,而今我身在何处呢?新柳绽放,绿意已浓稠如烟,却又有人在吹奏《梅花落》,笛曲传出声声幽怨,春天的气息不知已有多少?虽已是元宵佳节,天气渐渐暖和,又怎知不会转眼就风雨潇潇?因而当那些诗朋酒友,宝马香车前来相邀出游时,都一概婉言谢绝。

还记得昔年汴京繁华时节,闺中岁月,多有闲暇,总是特别看重这节日。到了这天,总是珠翠镶冠,穿金戴银,个个打扮得光鲜亮丽,楚楚动人。如今又到了元宵,却容颜憔悴、发髻散乱,生怕夜里出去见人。不如独自待在这帘儿底下,听一听他人的欢声笑语。

《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翻译赏析,(宋)李清照词作赏析

【永遇乐·落日熔金题解】

此词为元宵感怀之作,寄托南渡后的亡国之恨、今夕之悲。

宋代词人刘辰翁《永遇乐》中写道:“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后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

《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翻译赏析,(宋)李清照词作赏析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词作赏析

李清照的这首《永遇乐》当是作者流寓临安时所

作。这首词虽写元夕,却一反常调,以今昔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对比,抒发了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

上片写今年元宵节的情景。“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着力描绘元夕绚丽的暮景,写的是落日的光辉,像熔解的金子,一片赤红璀璨;傍晚的云彩,围合着璧玉一样的圆月。两句对仗工整,辞采鲜丽,形象飞动。但紧接着一句“人何处”,却宕开去,是一声充满迷惘与痛苦的长叹。这里包含着词人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的意念活动。置身表面上依然热闹繁华的临安,恍惚又回到“中州盛日”,但旋即又意识到这只不过是一时的幻觉,因而不由自主地发出“人何处”的叹息。这是一个饱经丧乱的人似曾相识的情景面前产生的一时的感情活动,看似突兀,实则含蕴丰富,耐人咀嚼。“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三句,又转笔写初春之景:浓浓的烟霭的熏染下,柳色似乎深了一些;笛子吹秦出哀怨的《梅花落》曲调,原来先春而开的梅花已经调谢了。这眼前的春意究竟有多少呢?“几许”是不定之词,具体运用时,意常侧重于少。“春意知几许”,实际上是说春意尚浅。词人不直说梅花已谢而说“吹梅笛怨”,借以抒写自己怀念旧都的哀思。正因为这样,虽有“染柳烟浓”的春色,却只觉春意味少。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承上描写作一收束。佳节良辰,应该畅快地游乐了,却又突作转折,说转眼间难道就没有风雨吗?这种突然而起的“忧愁风雨”的心理状态,深刻地反映了词人多

年来颠沛流离的境遇和深重的国难家愁所形成的特殊

心境“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词人的晚景虽然凄凉,但由于她的才名家世,临安城中还是

有一些贵家妇女乘着香车宝马邀她去参加元宵的诗酒

盛会。只因心绪落寞,她都婉言推辞了。这几句看似平淡,却恰好透露出词人饱经忧患后近乎漠然的心理状态。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由上片的写今转为忆昔。中州,本指今河南之地,这里专指汴京;三五,指正月十五元宵节。遥想当年汴京繁盛的时代,自己有的是闲暇游乐的时间,而最重视的是元宵佳节。“铺翠冠儿,金撚雪柳,簇带争济楚。”这天晚上,同闺中女伴们戴上嵌插着翠鸟羽毛的时兴帽子,和金线撚丝所制的雪柳,插戴得齐齐整整,前去游乐。这几句集中写当年的着意穿戴打扮,既切合青春少女的特点,充分体现那时候无忧无虑的游赏兴致,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汴京的繁华热闹。以上六句忆昔,语调轻松欢快,多用当时俗语,宛然少女心声。

但是,昔日的繁华欢乐早已成为不可追寻的幻梦,“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历尽国破家倾、夫亡亲逝之痛,词人不但由簇带济楚的少女变为形容憔悴、蓬头霜鬓的老妇,而且心也老了,对外面的热闹繁华提不起兴致,懒得夜间出去。“盛日”与“如今”两种迥然不同的心境,从侧面反映了金兵南下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和词人相隔霄壤的生活境遇,以及它们词人心灵上投下的巨大阴影。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却又横生波澜,词人一方面耽心面对元宵胜景会触动今昔盛衰之慨,加深内心的痛苦;另一方面却又怀恋着往昔的元宵盛况,想观赏今夕的繁华中重温旧梦,给沉重的心灵一点慰藉。这种矛盾心理,看来似乎透露出她对生活还有所追恋的向往,但骨子里却蕴含着无限的孤寂悲凉。面对现实的繁华热闹,她却只能隔帘笑语声中聊温旧梦。这是何等的悲凉!

这首词运用今昔对照与丽景哀情相映的手法,还

有意识地将浅显平易而富表现力的口语与锤炼工致的

书面语交错融合,以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写出了浓厚的今昔盛衰之感和个人身世之悲。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如此之强,以至于南宋著名词人刘辰翁会每诵此词必“为之涕下”。

文章标题:《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翻译赏析,(宋)李清照词作赏析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6107.html

上一篇:《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原文,(宋)李清照词作赏析

下一篇:《武陵春·风住生香花已尽》原文,(宋)李清照词作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