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李商隐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咏史·北湖南埭水漫漫》原文赏析-李商隐

【赏析】

这首七绝《咏史》,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杰作之一。

这首诗,因为是借三国孙权立国以至陈亡这一历史时期中建都金陵的几个朝代纷纷代谢的史实来抒发感慨的,所以首句就突出了六朝故都的典型景色。“北湖”即玄武湖。“南埭”即鸡鸣埭,都是六朝帝王寻欢作乐的地方。可是经过了改朝换代,现在看去又是怎样了呢?同一个“北湖”,同一个“南埭”,过去曾经看过彩舟容与,听过笙歌迭唱,而今天,却只剩下了汪洋一片。这里,诗人怀着抚今感昔的情绪,把“北湖”、“南埭”这两处名胜和漫漫湖水扣合起来写,烘托出空虚渺茫之感。

第一句诗人是把六朝兴废之感用高度的艺术概括融汇到茫茫湖水的形象之中,而第二句“一片降旗百尺竿”,却又是通过具体事物的特写,形象地表现了六朝王运之终。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有所谓“一片降幡出石头”语,原指孙吴之亡;然面到了李商隐手里“一片降旗”却又成为六朝历代王朝末叶的总的象征。“降旗”的典故原来和石头城有关,不言而喻,也就扣合着“北湖”、“南埭”。但诗人写了“降旗”不算,还用“百尺竿”作为进一步的衬托。“降旗”“一片”,分外可嗤;“竿”高百尺”,愈见其辱。无论是从 “一片”的广度或者是从“百尺”的高度来说,透过形象来看历史,六朝中的一些末代封建统治者,荒淫之深,昏庸之甚,无耻之极,都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是一个转捩,诗人突然一笔,囊括六朝三百年耻辱的历史。从孙吴到陈亡的三百年时间不算太短,但六朝诸代,纷纷更迭,用夸张手法说来,恰好似凌晨残梦,说什么钟山龙皤,形势险要,又有什么根据呢?钟山即紫金山。传说三国蜀诸葛亮看到金陵形势之雄,曾说:“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帝王之宅也。”然而在李商隐看来,三百年间,孙吴、东晋、宋、齐、梁、陈,曾先后定都于此,并没有因此而免于亡国,可见“国之存亡,在人杰不在地灵”(清屈复《玉谿生诗意》卷七)前二句的“北湖”、“南埭”已经为下文的“龙盘”之地伏根,而“一片降旗”偏偏就高高竖起在石头城上,则更证明地险之不足凭了。这样,结句就恰如水到渠成,呼之欲出。“钟山何处有龙盘?”这一反问,粗看蕴意含蓄,发人深思;其实,诗人正是用反问的形式,加强了否定的语气,确为一针见血的快语。这一快语之所以妙,就妙在作者是带着形象来探索、来判断的。诗人对“龙盘”王气的思考,不但扣合着六朝的山;不但扣合着历史上的“一片降旗”,还扣合着眼前的漫漫北湖;不但扣合着某一朝代的覆亡,还扣合着三百年沧桑。他的“王气无凭论”,实际上是“三百年间”一场“晓梦”的绝妙的艺术概括,离不开感性的东西而又超越了感性的东西。

诗作熔写景、议论于一炉,兼有含蓄与明快之胜;而且诗中议论富有韵味。诗人巧妙地使典型景象的层层揭示与深切意蕴的层层吐露相结合。他描写了一幅饱经六朝兴废的湖山图画,而隐藏在画面背后的意里,则是“龙盘”之险并不可凭。“水漫漫”是诗人从当今废景来揭示意蕴;“一片降旗”是从古史兴亡来揭示意蕴。“三百年间”则是把“一片降旗”所显示的改朝换代,糅合为“晓梦”一场,浑然无迹,而又作为蓄势,引出了早已盘旋在诗人心头的深切的缅想和感触——“钟山何处有龙盘”的沉著明快之语,形成了诗的高峰。看来“龙盘”是无处寻觅的,六朝如此,正在走向衰亡的晚唐政权亦是如此。

(吴调公)

文章标题:《咏史·北湖南埭水漫漫》原文赏析-李商隐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7683.html

上一篇:《端居》原文赏析-李商隐

下一篇:《日射》原文赏析-李商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