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宫

李商隐

湘波如泪色漻漻,楚厉迷魂逐恨遥。

枫树夜猿愁自断,女萝山鬼语相邀。

空归腐败犹难复,更困腥臊岂易招?

但使故乡三户在,彩丝谁惜惧长蛟。

《楚宫》原文赏析-李商隐

【赏析】

关于此诗的历史背景和寓意,注家说法不一。近人张采田认为赴大中二年诗人由桂州(治今广西桂林)郑亚幕返长安遂经潭州(治今湖南长沙)等地时作,专吊屈原,并无别的寓意。以张说较是。李商隐生,政治上很不得意,生活道路非常坎坷,可以说此诗既吊屈原,也融进了对社会政治和个人身世的感慨。

这首诗不同于其他凭吊屈原的诗文,它没有从屈原的人品才能和政治上的不幸遭遇着笔,通篇自始至终紧紧扣住屈原的“迷魂”来写:首联写迷魂逐波而去,含恨无穷;颔联写迷魂长夜尤依,凄凉无限;颈联叹迷魂之不易招;末联赞迷魂终有慰藉。这样凼绕迷魂来构思,内容集中,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反复抒写,从而使诗具有问环唱叹之致。

诗的前四句足以景写情。屈原忠而见疑,沉湘殉国,此诗亦即从眼前所见之湘江起笔。“湘波如泪色漻漻,楚厉迷魂逐恨遥。“漻漻”,水清深貌。古代迷信说法,鬼无所归则为“厉”。“楚厉”指屈原无依的冤魂。对着湘江,想起屈原的不幸遭遇,诗人伤悼不已。在诗人的眼中,清深的湘波,全都是泪水汇成。这“泪”有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泪,有后人悼念屈原之泪,也有诗人此时的伤心之泪。湘江淌着不尽的泪水,也在哀悼屈原。而在这如泪的湘波之中,诗人仿佛看到屈原的迷魂。“逐恨遥”写迷魂含着满腔悲愤,随波远去。湘江流水无穷尽之吋,屈原迷魂亦终古追逐不已,其恨亦千万代永无绝期。“恨”字和“泪”字.融人诗人的强烈情感,既是对屈原的沉痛哀悼,也是对造成屈原悲剧的楚国统治者的强烈谴责。

颔联又从湘江岸上的景物再加以烘托;这联化用《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屈原《九歌·山鬼》“猨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 等语意。“枫树夜猿”,是说经霜的枫树和哀鸣的愁猿,构成一幅凄凉的秋夜图。“愁”,既是猿愁,也足迷魂之愁,而猿愁又史加重迷魂之愁。“断”,即断肠。下句的“女萝山鬼”即以女萝为带的山鬼。“语相邀”既指山鬼间互相招唤,向时也指山鬼们招唤屈原的迷魂,境界阴森。长夜漫漫,枫影森森,迷魂无依,惟夜猿山鬼为伴。此联景象凄迷,悲情如海,读之使人哀惋欲绝。

下面四句似议似叹,亦议亦叹,抒发诗人内心的慨叹。五、六两句是说:即使屈原死后埋在地下,其尸也会空自归于腐败,魂也难以招冋;何况是沉江而死,葬身于腥臊的鱼虾龟鳖之中,他的迷魂就更难招回了。“复”和“招”同义,都是招魂的意思。以上三联,都是感伤悲慨;末联情调一变,由凄侧婉转变为激越高昂,以热烈歌颂屈原的忠魂作结。这一联糅合了《史记·项羽本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典故和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楚人祭祀屈原的传说。《续齐谐记》记栽,屈原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楚人每至此日,用竹筒贮粉投水祭之。汉时,长沙有人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屈原自称,三闾大夫是他的官爵),说:“常年所遗,并为蚊龙所窃。君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色丝缚之,此二物蚊龙所惮。”此联意思是说:只要楚人不绝,他们就一定会用彩丝棕箬包扎食物来祭祀屈原,人民永远怀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这首诗化用《楚辞》和屈原本人作品中的词语和意境人诗,而不着一丝痕迹,读来语如己出,别具风采。诗人以景托情,以感叹为议论,使全诗始终充满了浓重的抒情气氛;加以内容上反复咏叹这个特点,就使此诗“微婉顿挫,使人荡气回肠”(清翁方纲《石洲诗话》评李商隐诗语)感人至深。

(王思宇)

文章标题:《楚宫》原文赏析-李商隐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7699.html

上一篇:《哭刘蕡》原文赏析-李商隐

下一篇:《晚晴》原文赏析-李商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