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排名第46名:沈佺期的《古意呈补阙乔知之》。高古浑厚,绝不似唐人所为。三、四迥出常度,结更雄厚深沉。
(陆时雍《唐诗镜》)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7 | 在100篇中排名:58 |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0 | 在100篇中排名:58 |
历代评点次数:19 | 在100篇中排名:35 |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0 | 在100篇中排名:77 |
文学史录入次数:6 | 在100篇中排名:42 |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2360 | 在100篇中排名:100 |
综合分值:0.4455 | 总排名:46 |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2),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3),丹凤城南秋夜长(4)。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5)。
【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古诗注释】
(1)题目又作《独不见》。
(2)“卢家”句:用萧衍“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诗意。
(3)白狼河:即今辽宁境内的大凌河。
(4)丹凤城:因秦穆公女吹箫,凤降其城,故名。后为京城别称。
(5)流黄:此处指帷帐。
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注释赏析-唐诗排名第46名
【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古诗赏析】
古今说诗者谈起沈佺期的《独不见》时,都回避不开崔颢的《黄鹤楼》。宋代著名诗歌理论家严羽曾推《黄鹤楼》为“唐人七律第一”,而明代“前七子”的领袖何景明却独自标榜《独不见》方可称冠。由此导致了沈诗和崔诗在后世的优劣之争。明代的胡应麟和胡震亨两人,一谓其“起句千古骊珠,结语几成蛇足”,一谓其“六朝乐府变声,非律诗正格”,总之对沈诗颇有微词,认为其难称“第一”。而清代的几位大诗评家却都力挺沈诗,如沈德潜称其“骨高、气高、色泽情韵俱高”,方东树则称它“曲折婉圆转,如弹丸脱手,远包齐梁,高振唐音”,王夫之更是对何景明做出隔代回应,称《独不见》为“古今绝唱”。实际上,崔诗、沈诗各有所长,沈诗由乐府化出,崔诗则半古半律,二者虽然都不是律诗的正格,但各有令人称赏处。李白、严羽的推崇使《黄鹤楼》大放异彩,何景明敢于打破权威,独标沈诗,亦极大提高了《独不见》的受关注度。
若对比二诗的各项数据,便可看出《独不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难敌《黄鹤楼》。入选前者的古代选本只有7种,而入选后者的则高达17种,20世纪以来前者的入选率虽有所增加,但仍低于后者。《独不见》的历代评点资料也只有《黄鹤楼》的一半,这些都导致沈佺期这首七律仅位于排行榜第四十六名。它之所以能够为今天的读者所知,除了其自身的艺术魅力之外,与何景明的标榜有斩不断的关系。当然,如果没有与《黄鹤楼》高下之争的这段“公案”,《独不见》恐怕早已被历史淡忘了。可见名作的诞生,需要必然性,也有不少偶然性。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注释赏析-唐诗排名第4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