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乐亭记
修既治滁之明年(1) 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县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2) 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3) 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划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4) 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5) ,道其风俗之美(6) ,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7) ,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知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欧阳修
【注释】
(1)明年:第二年。
(2)顾:四周环视。
(3)及:等到。
(4)涵煦:滋润。
(5)因为:于是就。本:按照,根据。
(6)道:称赞。
(7)夫:用在句首的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宣:宣扬,宣传。
【译文】
欧阳修治理滁州的第二年,夏天才开始饮滁水,觉得水味甘甜。于是去问滁人,在州城南百步之近的地方找到了泉水,泉水之上是丰山高高耸立,下面幽谷深远潜藏,中间有清泉涌出,上下左右察看,看着觉得很快乐。于是开凿石头,疏通泉石,整平地面,建造一个亭子,而与滁州百姓在此地游乐。
滁州地方,在五代战乱的时候,是兵家必争的用武之地。过去太祖皇帝赵匡胤,曾经率领后周军队,大破南唐中主李景的军队十五万人于清流关山下,活捉了南唐军将领皇甫晖、姚凤于滁州东门之外,遂以平定了滁州。修曾经考查过滁州的山川地理,按照滁州地图,登上高处瞭望清流关,想找到皇甫晖、姚凤被擒捉的地方,但是当地经历过此事的老人都去世了,一个也没有找到。大概天下太平的时间已很久了,大家已经忘记这件事了。自从唐朝末年政治腐败,海内分崩离乱,英雄豪杰四起相争,所在的地方今为此国、明为敌国,简直数不过来。到了大宋朝承受天命,圣人出世而四海统一,一向凭借地势险要之处,都削平消磨掉了。一百多年间,漠不相关,只见到山高水清,山川依旧。想问以前的事,而遗老都不在人世了。现在滁州介于长江、淮河之间,船只车马、商贾行贩、四方宾客不到这地方来,百姓看不到外面的事情,却安逸舒畅地耕种田地,取得衣食,愉快地生活,送走死者,哪里知道皇帝朝廷的恩德。休养生息,生儿育女,世代相传,已有百年之久了。
修到滁州来,很喜欢此地偏僻,诸事简单,又爱民风民俗的安闲舒逸。既然到了泉水于山谷之间,就每天和滁人向上仰望高山,向下听泉水的声音。采取幽香芬芳的花草,在高大的树木下乘凉。秋冬时的风霜冰雪,山势峻峭,露水滴滴,更觉清爽宜人。四时的景致,没有不可爱的。幸运的是当地百姓,因年成好五谷丰登,喜欢和我一道游乐。于是就根据此地山川秀丽,道说其风俗的淳朴,使百姓知道所以能安享丰年的快乐,是有幸生在太平无事的年月。
宣扬皇上的恩德,以与百姓共同快乐,是刺史本职的事情,于是做了这篇文章,来记载并命名这个亭子。
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知滁州军州事欧阳修作。
【评析】
庆历三年时北宋实行新政,不久后就宣告失败。杜衍、范仲淹等主张新政的大臣们相继被贬斥放逐,欧阳修上书为其辩护,最终也被贬于滁州。本篇就写于欧阳修被贬到滁州之后的庆历六年(1046)。滁州在五代时长期遭受战乱,宋初时朝廷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百年之后已恢复了一些元气。滁州西南琅琊山风景优美,欧阳修闲暇之时,经常到此地寻幽访胜,辟地筑亭。本文正描绘了修筑丰乐亭的经过及欧阳修与民共同游览的“乐”的情景,并且还对滁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进行了勾勒,并呼吁大家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文章标题:《丰乐亭记》原文翻译赏析-欧阳修文言文-唐宋八大家代表作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8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