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花

白居易

帝城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买花》古诗翻译赏析-白居易作品

【诗人名片】

白居易(约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贞元十六年考取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曾担任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赞善大夫。后因上书发表议论得罪朝廷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迁忠州刺史。唐穆宗初年,被任命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后上书请求到外地任职,先后任杭州、苏州刺史。唐文宗即位后,受秘书监诏命,升任为刑部侍郎,后官至刑部尚书。晚年信佛,定居于洛阳。他常与元稹吟诗作赋,唱和往来,世称“元白”;与刘禹锡亦有诗作相酬咏,世称“刘白”。

【译文】

京城的春天就要结束,大街小巷车马川流不息、喧闹不已。都说是正值牡丹开放,于是前呼后拥去买花。价钱贵贱并不固定,还价时还要看买多少朵。鲜艳的红花一百朵,价值二十五匹帛。花的上空支起帷幕、四周竖起篱笆,以此遮盖、庇护。给花洒上水,给根封上泥,即使移栽后颜色依旧如初。家家流行弄花,人人执迷不悟。一个种田的老汉偶然来到买花的地方,不禁垂头长叹,这叹息的含义无人能懂。一丛鲜艳的牡丹花,价钱与十户中等人家的赋税相同。

《买花》古诗翻译赏析-白居易作品

【赏析】

这首讽喻诗构思于“贞元、元和之际”,元和三年(808)左右写成,是白居易有名的《秦中吟》十首之一。当时,白居易在长安为官,任左拾遗、翰林学士。诗歌通过描写“京城贵胄”买牡丹花,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主题具有鲜明的社会意义。

全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共十四句,从开篇到“人人迷不悟”,是描写京城贵胄买花的情景;从“有一田舍翁”到结尾是第二部分,共六句,写田舍翁看了贵胄买花后的感叹。

首句点明时令是“春暮时”,地点在“帝城”。“春欲暮”之时,正是农作物青黄不接的时候,此时,农事倍加繁忙。而长安城却依然“喧喧车马度”,到处都是“买花”的景象。“喧喧”,形容嘈杂的声音,是听觉;“车马度”,是诗人看到的街景,是视觉。诗人将二者放在一起,从听觉和视觉两个不同的角度,把长安贵族男癫女狂的情态和车水马龙、相互交错的街景同时呈现于读者眼前。“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紧承“喧喧”而来,借“喧喧”之声点明主题。

渲染过场面之后,便进入主题,开始“买花”。“贵贱无常价”四句,是说这些贵族子弟为买花毫不吝啬,挥金如土。“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一株开了百朵花的红牡丹,价值竟相当于二十五匹帛。此句点出花的价值。“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这四句是移花的过程。先“张帷幕”,再编篱笆,洒水之后再封泥,可见移花的精心。买花尚且付出了二十五匹帛的代价,可以想象,买花者对花的珍惜、爱护已与珍宝无异了。“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是诗人发出的感慨,为田舍翁出场做好了铺垫。

第二部分,诗人借写“田舍翁”的叹息,揭露了尖锐的社会矛盾。“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是说一丛浓艳的牡丹花的价格,已经顶得上十户中等人家缴纳的赋税了。目睹了富贵闲人买花情景的老翁,发出的这一声“长叹”,揭示出这些买花钱都是从人民身上榨取的“赋税”,劳动人民才是这些买花钱的真正承担者!到此,一切恍然大悟。老翁的这声“长叹”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贵族与人民大众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极具现实意义。

《买花》古诗翻译赏析-白居易作品

文章标题:《买花》古诗翻译赏析-白居易作品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9220.html

上一篇: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原文句解诗意赏析-萨都剌诗词

下一篇:《江楼月》古诗翻译赏析-白居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