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词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诗人名片】
白居易(约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贞元十六年考取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曾担任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赞善大夫。后因上书发表议论得罪朝廷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迁忠州刺史。唐穆宗初年,被任命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后上书请求到外地任职,先后任杭州、苏州刺史。唐文宗即位后,受秘书监诏命,升任为刑部侍郎,后官至刑部尚书。晚年信佛,定居于洛阳。他常与元稹吟诗作赋,唱和往来,世称“元白”;与刘禹锡亦有诗作相酬咏,世称“刘白”。
【注释】
①此题一作《后宫词》。
②尽:此外有“湿透”之意。
③按歌:按节拍而歌。
④恩:君恩。
⑤熏笼:铜制笼盖,内放香料,用来熏染衣被,为宫中器物。
【译文1】
眼泪浸湿了罗巾,好梦做不成,深夜里前殿传来欢乐的歌声。红颜还未衰老,君王就将恩爱割断,她斜倚在熏笼旁边独自坐到天明。
【译文2】
眼泪湿透了罗巾通宵难眠,深夜里前殿传来击节歌声。红颜尚未衰老皇恩先断绝,斜靠着熏笼一直坐到天明。
【赏析1】
这也是一首宫怨诗。先写垂泪不寐,再写前殿歌声,一闹一静,形成对比,表现这位宫女的失宠。第三句说出怨意。最后以“坐等天明”与“梦不成”相呼应。这首诗语言过于直露,欠缺余韵。
【赏析2】
这是一首宫怨诗。诗人通过对失宠宫女心理细致入微刻画,隐隐流露出诗人在政治上的失意之情。
诗中写出了宫女的多重怨怅:第一层,宫女深夜苦盼君王,但君王却始终未至产生的巨大失望;人未来,那就退而求其次,得一好梦也可以,但宫女却迟迟无法入睡,伤心至极,这是第二层;有人失意就有人得意,宫女痛苦之时,前殿传来的歌声更加刺痛了她的心,这是第三层;“红颜未老恩先断”是第四层,如果说宫女是因人老珠黄而失宠,那也就罢了,但现在却是红颜未老,恩宠毫无理由地就断绝了,由此引出宫女的又一层怨怅;“斜倚熏笼坐到明”,宫女在绝望之中依然对君王抱有一丝幻想,希望重新被宠幸,苦苦痴等坐到天明也不见君王,这是最后一层怨怅。一种情思,分五层来写,一气呵成,毫无雕饰痕迹,可见诗人描摹人物心理的功力之深。
诗人仅用四句诗,就把失宠宫女内心的复杂矛盾呈现了出来。其中,有夜晚来临带给宫女的希望,有前殿歌声传来产生的失望,有坐到天明对君王的苦苦守望,还有天明之后幻想破灭导致的绝望。泪湿罗巾是现实,梦中求宠是幻想,恩断之后依然苦苦坐等是痴想,最后天明仍不见君王,再度回到残酷的现实中来。在这样的百转千回中,诗人把他的同情深深地倾注在了这个不幸的宫女身上。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后宫词》古诗翻译赏析-白居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