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邶风·简兮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国风·邶风·简兮》原文翻译赏析-诗经大全

诗经·国风·邶风·简兮注释】

简:盛大,一说挑选,一说鼓声。

方将:将要,正要。

万舞:古代舞名,先是武舞,后是文舞。

在前上处:在前列上方。

硕:此指高大。

俣俣〔yǔyǔ〕:魁伟貌。

公庭:古代国君宗庙的厅堂或朝堂。

辔〔pèi〕:驾驭马的缰绳。

组:具有纹饰的宽丝带。

龠〔yuè〕:古代管乐器,三孔,似编管之形。

翟〔dí〕:野鸡的尾羽。

赫〔hè〕如渥〔wò〕赭〔zhě〕:颜色鲜红如同润泽光艳的赭土。红色。渥,光泽。赭,赤红如赭土的颜料,古人用以饰面。

锡爵:赐酒。锡,同“赐”。爵,青铜制酒器。

榛〔zhēn〕: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结球形坚果,称“榛子”,果仁可食。

隰〔xí〕:低下的湿地。

苓〔líng〕:菌类植物茯苓、猪苓的通称,二者都可入药。另说甘草、卷耳、地黄等。

云:句首语助词,无实义。

【诗经·国风·邶风·简兮译文】

鼓声咚咚擂得响,舞师将要演万舞。 日头高照正当顶,舞师正在排前头。

身材高大又魁梧,公庭里面当众舞。强壮有力如猛虎,手执缰绳真英武。

左手拿着六孔笛,右手挥动雉尾毛。面色通红如褐土,国君赐他一杯酒。

榛树生长在山上,苦苓长在低湿地。心里思念是谁人,正是西方那美人。西方美人真英俊,他是西方来的人。

【诗经·国风·邶风·简兮翻译】

隆重而又盛大啊,正要上演那万舞。太阳正高照空中,舞师就在前列上方。身材高大又魁梧,国君厅堂跳万舞。强健有力如猛虎,手执缰绳如丝带。左手拿着三孔龠,右手持着雉尾羽。面色红润如赭土,国君开口赐美酒。山坡之上有榛树,低洼湿地有苓草。心中思念是何人?乃是西方美善人。那位美善之人啊,正是西方的人啊!

《国风·邶风·简兮》原文翻译赏析-诗经大全

【诗经·国风·邶风·简兮解读】

《简兮》一诗的主旨,《毛诗序》认为是讽刺“卫之贤者仕于伶官”而不承事王者之事,朱熹《诗集传》、方玉润《诗经原始》等亦同此说。今人则多不从《毛诗》之说,另辟蹊径研究此诗,主要有“舞女生活辛劳”说、“讽刺庄公淫乐”说和“宫女思慕舞师”说,而以最后一种最为通行。

本诗共有三章,每章六句,共十八句。第一章起句就营造了隆重盛大的乐舞氛围,点明所要上演的正是“万舞”。万舞是上古的一种大型舞蹈,分为武舞和文舞两段。武舞在先,表演时舞者手执兵器;文舞在后,表演时舞者手拿雉羽乐器。除了说明此舞上演地点是“公庭”,为国君观赏之外,还刻画了一位身材高大魁梧的舞师形象。第二章的内容即全部聚焦于此舞师身上,除了形容他雄健有力、“执辔如组”的武舞动作,还描写了他“左手执籥”“右手秉翟”的文舞才艺,再加上“赫如渥赭”的面色装扮,自然能够得到君王赐酒的垂青。第三章以山上榛树和湿地苓草(今人多以为是表达男女情思的暗语)起兴,抒发了对于“西方美人”的赞颂和思慕之情,其中“美人”一词应不仅指人姿容俊美,而且还有德行美盛之意。

全诗第四章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朦胧飘渺的意境和幽深晦涩的隐语,将诗人委婉绵长的情感显露无遗。正是由于此章文风似与前二章相去甚远,故有今人疑为“错简”,此说暂置不评。清人牛运震在《诗志》中评论此章以“细媚淡远之笔作结,神韵绝佳”,可谓独得其妙。

【诗经·国风·邶风·简兮赏析】

《简兮》一诗的主题,旧说是讽刺卫君不能任贤授能、使贤者居于伶官的诗,如《毛诗序》、朱熹《诗集传》、方玉润《诗经原始》、吴闿生《诗义会通》等均持此说。而今人多以为《毛诗序》不足征,纷出新解。邓荃《诗经国风译注》认为是描写舞女辛酸的诗歌,翟相君《诗经新解》却考定诗中舞者为庄姜,此篇是讽谕卫庄公沉湎声色的作品。案据诗中所用“山有榛,隰有苓”这一隐语,可知有关男女情思,所以余冠英《诗经选》、高亨《诗经今注》、袁梅《诗经译注》等认为是卫国宫廷女子(贵族妇女或一般侍女)赞美、爱慕舞师的诗歌,此说可从。最后一章的低回缠绵之气与前三章所描写的豪迈壮阔气象反差极大,疑为错简。然古代一直这么错下来,以误区当真境,亦无不可。

全诗的艺术魅力主要来自第四章,吴闿生《诗义会通》曾引旧评说“末章词微意远,缥缈无端”,这一章用朦胧的意象和晦涩的隐语将这位女性绵邈低徊的相思展示无遗。诗歌用“山有榛,隰有苓”托兴,根据《诗经》中其他七处“山有……”“隰有……”对举句式的理解,此处是以树隐喻男子,以草隐喻女子,托兴男女情思,引出下文“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西方美人”,旧说多附和曲解,诗意因此玄之又玄。在诗中,“西方美人”乃是指舞师,其例一同于屈原用美人代指楚王。后四句若断若连,回环复沓,意味深远。“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两句是“云谁之思?西方美人”两句的扩展延伸,钟惺《评点诗经》云:“看他西方美人,美人西方,只倒转两字,而意已远,词已悲矣。”而“后一章两‘兮’字忽作变调,亦与首章首句神韵相应”(陈继揆《读诗臆补》),以“细媚淡远之笔作结,神韵绝佳”(牛运震《诗志》)。

《国风·邶风·简兮》原文翻译赏析-诗经大全

【诗经·国风·邶风·简兮鉴赏】

《邶风·简兮》,《毛诗序》曰:“刺不用贤也;卫之贤者仕于伶官,皆可以承事主者也。”朱熹《诗集传》则以为贤者自作,云:“贤者不得志于衰世之下国,而思圣际之显王,故其言如此。”然而,诗中看不出讽刺的意思,也没有贤者自作的痕迹,故今人多不从其说。

不过今人的说法也殊可疑。如高亨《诗经今注》说:“卫君的公庭大开舞会,一个贵族妇女爱上领队的舞师,作这首诗来赞美他。”近阅袁梅《诗经译注》,也说“这是一个女子赞美私爱的舞师的情歌”。他们都把古代乐舞视同今天的交际舞会,而在舞会上谈起恋爱。说法虽新颖,其奈并非古制何!

就本诗看,前二章是描写乐舞,后一章是诗人发抒感情,如此而已。但为了弄清诗义,必须先明白古制古俗,才能据其时代背景,了解作品的意向。西周王侯凡大典礼、大祭祀,必有乐舞。乐舞有文舞和武舞之分。文舞,舞者手执羽籥(即诗中之翟籥),乐则《韶》《濩》;武舞,舞者手执干戚,乐则《大武》;二者合称万舞,即大舞也。舞队八人一行,称曰佾。天子八佾,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四十八人;大夫四佾,三十二人。舞者是什么人呢?《周礼·大司乐》:“掌成均(大学)之法,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皆黄帝乐)、《大咸》(尧乐)、《大韶》(舜乐)、《大》(禹乐)、《大濩》(汤乐)、《大武》(武王乐)。”国子,都是贵族子弟,即王、侯、大夫、元士之子弟,这里的国子,相当于今天的大学生。又有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这里的国子,指十三至十九岁入小学的学生。由此可见舞者都是由小学至大学培养而成的学士,能舞才能做官推行周礼。毛氏以舞者为伶人,高、袁把乐舞视如今天的舞会,显然是闇于周制了。

以上说的是西周制度。到时代,礼乐崩坏,王朝不再举行乐舞,诸侯之间对于乐舞也渐渐弄不明白,所以孔子在齐闻《韶》,觉得稀奇,“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而季氏八佾舞于庭,不合古制,他就大发雷霆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但是乐舞之制,鲁国还完整保存。吴季札来鲁观乐,鲁为之舞《大武》,舞《韶》《濩》,舞《大夏》,他大加赞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这首《简兮》作于孔子之前,大概那时卫国也有所保存,《论语·卫灵公》中孔子曰:“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就是在卫国说的。

总之,这首诗写的是文武合演的万舞,也就是庄严的大舞。在久不举行之后,卫公(不知何世之公)忽然“方将万舞”,这就引起诗人的注意,他欣赏古乐复兴,更为那些舞者的舞容所感动,于是想起了西周盛世而作诗赞美,其诗本甚明快,试译如下:


鼓声简简地响了,就要开始万舞了。

时间是晴朗的中午,地点在公庭的上首。

舞者个个高大魁梧,展示着高超的身手。

舞武舞勇猛如虎,驾战车执辔娴熟。

舞文舞左手拿着短笛吹奏,右手里羽翎飘动惹人注目。

脸上涂着红色湿润发光,收场时卫公赏他喝杯美酒。


诗人写到这里,发感慨说:

山上生荆榛,平地生甘草。

这种好人,只有西周能找到,

西周好人啊,叫我怎么忘得了。


“山有榛”喻诸侯礼乐荒芜;“隰有苓”喻西周多贤人。这样翻译一下,也许诗的意思更明白些。诗中“西方”,何为译为“西周”?因为东周春秋时西方早被秦国占领,周礼不行,决非诗人所羡慕。

由此看来,此诗内容是描写万舞,赞美舞者的德容和才能,因而向往西周贤人。描写概括而生动,正如《文心雕龙》所说:“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渲染主题,意味深长。诗人其实是悲叹当时礼乐衰落,而只言向往西周,其义自现。孔子说过“郁郁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此诗正是这个意思。

(张佳音)

文章标题:《国风·邶风·简兮》原文翻译赏析-诗经大全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9281.html

上一篇:《国风·邶风·击鼓》原文翻译赏析-诗经大全

下一篇:《国风·邶风·静女》原文翻译赏析-诗经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