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陈风·防有鹊巢

防有鹊巢,邛有旨苕。谁侜予美?心焉忉忉。

中唐有甓,邛有旨鷊。谁侜予美?心焉惕惕。

《国风·陈风·防有鹊巢》原文翻译赏析-诗经大全

诗经·国风·陈风·防有鹊巢注释】

防:堤坝,一说陈国城邑。

邛〔qióng〕:山丘。

旨苕〔tiáo〕:旨,美味的。苕,凌霄,落叶藤本植物,羽状复叶,花鲜红色,可入药。一说紫云英,一说翘摇,一说苇花。

侜〔zhōu〕:欺诳。

忉忉〔dāo dāo〕:忧思貌。

中唐:大门至厅堂的路。唐,朝堂前或宗庙门内的大路。

甓〔pì〕:砖瓦。一说通“”,野鸭。

鹝〔yì〕:绶草,多年生矮小草本,季开花,可供观赏,根茎可入药。

惕惕:忧劳貌。

【诗经·国风·陈风·防有鹊巢译文】

喜鹊搭窝在河堤,紫云英草长坡地。谁会蒙骗我的爱?担忧害怕藏心里。
瓦片铺在庭中路,绶草栽入丘上土。谁会蒙骗我的爱?担忧害怕心里苦。

【诗经·国风·陈风·防有鹊巢翻译】

堤坝上有喜鹊巢,山丘上有美味苕。是谁欺诳我良人,心中忧思难断绝。庭中大道有砖瓦,山丘之上有绶草。是谁欺诳我良人,心中忧劳无穷尽。

《国风·陈风·防有鹊巢》原文翻译赏析-诗经大全

【诗经·国风·陈风·防有鹊巢解读】

关于《防有鹊巢》这首诗的主旨,历来也不乏争议。《毛诗序》认为表达的是陈国君子对“宣公多信谗”的忧惧,而朱熹《诗集传》则与此截然不同,提出此诗为“男女之有私而忧或间之词”。现代学者从男女恋情的角度出发,大多赞同朱熹的观点。

本诗共分二章,每章四句,全用叠章结构。各章首二句,分别以鹊筑巢于堤坝、砖瓦置于庭道、“苕鹝”长于山丘起兴,布景安排具有高低错落、动静结合之妙。各章后二句通过两个反问句,以及“忉忉”“惕惕”表达了对谗言欺诳“予美”之人的憎恶和斥责。至于“予美”一词代表的是恋人、君上,抑或是友人、尊长,可留于读者自己去玩索品味。

【诗经·国风·陈风·防有鹊巢赏析】

把不协调的事物放在一起,引起危机的恐惧,是《防有鹊巢》一诗的情绪症结。不过,由于历代诠释各异,引伸出许多有意思的观点。《毛诗序》说这首诗是“忧谗贼也。宣公多信谗,居子忧惧焉”。至于这位宣公是否信谗远贤,诗中并无实指。《毛序》仍然是一种揣想。朱熹则认为这是一首情诗,在《诗集传》中说是“男女之有私而忧或间(离间)之词”。朱熹的说法,抓住了诗歌情绪的焦点,又从“予美”二字引伸,才得出情诗的结论。

细味原诗,读者会觉得落实为政治性的信谗远贤之忧,或者感情性的背信弃爱之忧,都比较勉强。特别是政治性的揣测,更为虚幻。关键在“予美”二字。“予美”为“我所爱慕的”这个意思。在《诗经》中,美有美人、丈夫或妻子的意思,更有美丽、美好的意思。因为钟爱,觉得这个人(丈夫或妻子或情人)很美。所以,美字应该是一种感情亲爱的意思。如果这样理解可以接受,那么,“予美”的对象,就不一定是已经与作者定情相恋的人,但一定是作者明白地或暗暗地相恋之人。从全诗结构上看,被爱之人并不十分清楚自己被谁暗中爱上了,而第三者悄然而至。于是,作者暗中焦急:自己暗恋的人要被人抢去了呀!那是不合适的,不协调的!只有自己与这个人才是完美的一对。但是,这一切似乎都是在暗中进行的。暗暗的爱,暗暗的担忧,暗暗的感叹,于是,便出现了这首暗中担忧的歌。

从情绪上说,这首歌以猜测、推想、幻觉等不平常的心理活动,表达平常的爱慕之情。正因为作者爱之愈深,所以他也忧之愈切。至于有没有第三者来蒙骗所爱者的感情,这并无实指,或者干脆没有。然而,作者不管有没有第三者,就公开了他的担忧,这正是爱得深也疑得广。这一微妙的爱情心理,通过作者第一人称手法的歌吟,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艺术手段上,大量的比喻是其特色。比喻中采用的是自然界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来比喻人世间也不可能出现的情变。喜鹊搭巢在树上,不可能搭到河堤上;紫云英是低湿植物,长不到高高的山坡上;铺路的是泥土、地砖,决不是瓦片;绶草生长在水边,山坡上是栽不活的。这些自然现象本是常识,可是作者偏偏违反常识地凑在一起:“防有鹊巢”、“邛有旨苕”、“中唐有甓”、“邛有旨鷊”,不可能的事物发生了。不过,自然规律不可违反,河堤上的喜鹊窝,山坡上的紫云英等等,都是不长久的。这里,显示了比喻运用中的感情倾向性,意味着作者的担心,也许是多余的。“谁侜予美?”实在谁也不能横刀夺爱,真正的爱情是坚贞不移的。这就是作者在担忧悬念中寄托的坚定信念。

《国风·陈风·防有鹊巢》原文翻译赏析-诗经大全

【诗经·国风·陈风·防有鹊巢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男女之情的民歌。主人公的妻子被人骗走了,他四处寻找,心情十分忧惧。

全诗两章,都是托物起兴。第一章首二句译成现代汉语是:堤上有个喜鹊巢,丘上长得好陵苕。“鹊巢”和“旨苕”与诗人所咏之词有什么关系呢?对此,所见注家均语焉不详,这里不妨作点探索。“鹊巢”这一意象在《诗经·召南·鹊巢》中出现过。在那首诗里,用鸠占鹊巢比喻新夫人夺去原配夫人的宫室,喜鹊是受害者。而本诗的情形却不同。俗谓鸟类筑巢为垒窝。吾乡口语赋予“垒窝”一语的比喻义有栽赃、陷害、诳骗等多重含义,如反驳别人的攻击时常说“别想在我头上垒窝”,是一个贬义词。喜鹊筑巢于堤之上(或者说筑巢于榆枋之上)虽不能被看作对堤防的侵扰,但这会勾起诗人被侮辱被损害的心理体验当是自然的。曹植《魏德论讴》写道:“鹊之强强,诗人取喻。饥食苕华,渴饮清露。”这证明了喜鹊是嗜食苕华的。这一点更加刺痛了诗人的心灵,因为“旨苕”正是“予美”的化身。土丘上陵苕的鲜嫩味美,暗喻“予美”的年轻貌美,这是许多注家已经指出的。这样我们就有理由认定以“旨苕”为猎取目标的喜鹊在这里扮演了一个侵略者的形象,今天称作第三者。明白了这一层关系,则首二句便不仅是托物起兴,而且兼有比义,是兴中有比,紧扣所咏之词的。

诗的后两句是直抒胸臆:是谁哄骗我的爱,心上愁雾不能消。“谁侜予美”,不是设问,亦不是明知故问,而是明知为谁而不敢直指之谓也。在奴隶社会里,奴隶没有自主权。漂亮一点的女奴,不管成家与否,被奴隶主随意抢占是司空见惯的寻常事。《诗经·豳风·七月》写道:“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就是明证。在这首诗里,“予美”似不是被明火执仗地抢走的,诗人说是被诳骗的,至于花言巧语还是物质利诱,没有言明。有没有“予美”心甘情愿跟人家走的可能,诗人自己也未必确知。他只知道“予美”不见了,而由于地位的悬殊,自己无力与对手较量。一个“侜”字,隐然传达出主人公心灵受创却又无可奈何的悲苦意绪。

第二章词义与第一章相仿,但却不是同义重复:一方面场景有所变换,由堤防写到中唐,表现出主人公苦苦追寻的情态,他虽然不能“上穷碧落下黄泉”,但为了找回“予美”做到了他所能做的。“予美”的去向当然不会在野外,而他却沿着堤防、土丘、池塘这些荒郊野径寻找,其茫然不知所之的恍惚神情依稀可见。在野外,诗人正可面对苍天一舒胸中幽愤。其次,用“惕惕”置换“忉忉”,程度也不同。忧而且惧,既为“予美”的失踪,也担心自己头上会有新的灾祸降临。反复咏叹中,充分表现了忧伤的深长和难以排解。

《防有鹊巢》作为一首本色民歌,托物起兴,取譬生动,主人公心理刻画准确而细腻,都是值得称道的。

(杨 军)

文章标题:《国风·陈风·防有鹊巢》原文翻译赏析-诗经大全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9308.html

上一篇:《国风·陈风·东门之杨》原文翻译赏析-诗经大全

下一篇:《国风·陈风·衡门》原文翻译赏析-诗经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