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桧风·素冠

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劳心慱慱兮。

庶见素衣兮?我心伤悲兮,聊与子同归兮。

庶见素韠兮?我心蕴结兮,聊与子如一兮。

《国风·桧风·素冠》原文翻译赏析-诗经大全

诗经·国风·桧风·素冠注释】

庶:幸而,有幸。一说但愿,希冀。

棘人:内心极度哀凄之人,后用作居父母丧者的自称之词。

栾栾〔luán luán〕:身体瘦瘠貌。

慱慱〔tuán tuán〕:忧劳、忧思貌。

韠〔bì〕:蔽膝,古代一种官服装饰,革制,缝在腹下膝上。

蕴结:此指忧思郁结难解。

【诗经·国风·桧风·素冠译文】

有幸见那人戴着白帽,监禁中憔悴忍受煎熬,在内心充满忧虑烦恼。
有幸见那人穿着白衣,看到他我就悲伤难抑,且与您归宿同在一起。
有幸见那人穿白蔽膝,看到他我就愁思郁积,且与您一样坚持正义。

【诗经·国风·桧风·素冠翻译】

幸而见那戴白帽人,为亲居丧身体羸瘦,忧心伤神哀思不绝。幸而见那穿白衣人,我心忧伤悲痛不已,姑且与你一同归去。幸而见那穿蔽膝人,我心忧思蕴积难遣,姑且与你保持一致。

《国风·桧风·素冠》原文翻译赏析-诗经大全

【诗经·国风·桧风·素冠解读】

《素冠》这首诗的主题,《毛诗序》判定为“刺不能三年也”,指的是时人难以遵循古礼,为亡故父母守丧三年,故作此诗加以讽刺。姚际恒《诗经通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素冠”“素衣”是古人常服,“棘”指囚犯狱所,部分学者据此认定,本诗抒发了对遭受迫害斥逐的贤臣的痛惜之情。

本诗共分三章,每章三句,除首章后二句外皆用叠咏句式。各章首句言见到“素冠”“素衣”“素韠”之人,暗示居丧之人或许是士大夫。其后诗人运用“栾栾”“慱慱”“伤悲”“蕴结”等词,展现出自己悲痛欲绝、忧郁成疾的内心。后二章“聊与子”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找到志同道合之人共尽其礼的恳切之意。

【诗经·国风·桧风·素冠赏析】

旧说如《毛诗序》、郑笺、朱熹《诗集传》等多拘泥于“素冠”、“素衣”,以为此是凶服、孝服,谓诗写晚周礼崩乐坏,为人子者多不能守三年之丧,而诗中服“素衣”者能尽孝道、遵丧礼。今人高亨沿袭此说,《诗经今注》云:“这是一首赞美孝子的诗。”其实在先秦时代,素衣素冠本是常服,非专指凶服,此点清人姚际恒辨之甚详,《诗经通论》云:“古人多素冠、素衣,不似今人以白为丧服而忌之也。古人丧服唯以麻之升数为重轻,不关于色也。”诗中“棘人”,不是孝子,又是何人?“棘”是系囚之所,“棘人”就是囚犯、罪人。姚际恒云:“棘人,其人当罪之时,《易·坎》六爻曰:‘系用徽纆,置于丛棘。’是也。”由此推测,这是一首痛惜贤臣遭受迫害、斥逐的诗。

首章写那位遭受迫害斥逐的贤臣,他头戴素冠,身体瘦瘠赢弱,忧心忡忡,由外在形貌而及内心活动,将人物形象逐渐展现出来,颇有屈子行吟泽畔,“形容枯槁,颜色憔悴”的意味,带有浓厚的悲剧气氛。第二、三两章,首句仍写“棘人”服饰,前章“素冠”与此“素衣”、“素韠”由上而下地描绘出“棘人”全身服饰,“素”字使人想见贤臣清白高洁的形象。第二句“我心伤悲”云云,直抒诗人情愫。第三句“同归”、“如一”云云,表明诗人的意愿,思想情感较之“伤悲”、“蕴结”又进了一层。全诗人物形象鲜明,诗人情感深厚,每句均以语气词“兮”字煞尾,悲音缭绕,不绝于耳。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当贤臣遭受迫害斥逐之时,诗人毫无避忌之心,明确表示自己的同情心和与之同归的态度,此种精神难能可贵,于世情友道颇有教益。则诗人亦为贞良之士,可知也。

此诗结构很有特色,对后世影响也较大。陈继揆《读诗臆补》指出:“三句成章,连句成韵,后人《大风歌》以下皆出于此。五古如《华山畿》‘不能久长离,中夜忆欢时,抱被空中啼’,七言如岑之敬《当炉曲》‘明月二八照花新,当炉十五晚留宾,回眸百万横自陈’、谢皋羽《送邓牧心》三句诗体,皆是。”

《国风·桧风·素冠》原文翻译赏析-诗经大全

【诗经·国风·桧风·素冠鉴赏】

这是一首赞美孝子的诗。周王朝礼制,臣下、子女、妻妾要为国君、父母、丈夫服丧守孝三年,在此期间,须穿孝服、吃粗食、悲哀哭泣,甚至扶杖行走。这种礼节到时期已不再能够推行,作者有感于此,借对偶尔见到的一位独守古礼的孝子的同情和褒扬,表达了他对旧礼制的维护和对现状的不满。所以《毛诗序》论此诗主旨说:“素冠,刺不能三年也。”作者在诗中所表露的情感和倾向,在今天自然已是毫无积极意义可言,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多少为后人提供了一点认识价值。

诗用赋的手法,直陈其事,直抒胸臆。首章写诗人偶然看到头戴“素冠”的孝子,见他因居丧而瘦骨嶙峋,不禁忧从中来。在此基础上,二、三章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伤悲”和“蕴结”,表达了他愿与孝子分担忧患以及志同道合、共守古礼的渴望。

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征是采用了复沓的联章形式,这也是《诗经》章法上最显著的特点。三章句式基本相同,只变换了部分词语。这样写,首先使得诗歌在押韵之外通过重章叠调造成一唱三叹的音乐美;其次它借反复咏唱将诗人内心丰富强烈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真切动人。不仅如此,它还层层递进地展示出诗人由“劳心”到“伤悲”、再到“蕴结”的感情发展,由同情到“聊与子同归”、再到“聊与子如一”的思想升华,使主题逐步深化。

语言朴素自然,毫无雕饰痕迹,是这首诗的风格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此诗只是信手拈来,其中没有诗人的任何艺术匠心。譬如诗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显然是为了加强诗歌的形象性和表现力。如用“素冠”“素衣”“素韠”指代孝子,既避免用词重复,又巧妙地刻画出头戴孝帽、身穿孝衣、下着孝裙的全身缟素的孝子形象。再如使用叠字是《诗经》的出色创造,刘勰早在《文心雕龙·物色》中就高度赞扬了叠字“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的功能,此诗用“栾栾”形容孝子瘦弱之状,用“栾栾”描述内心悲苦的程度,都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此外,如一个“庶”字,准确地传达出诗人乍见孝子时的意外和惊喜,都充分显示出作者用字的功力。

《素冠》并非《诗经》中的名篇,内容也无多可取,但从中亦不难看出这部诞生于上古、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源头的诗歌总集有着怎样出色的艺术成就。

(张明非)

文章标题:《国风·桧风·素冠》原文翻译赏析-诗经大全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9317.html

上一篇:《国风·桧风·羔裘》原文翻译赏析-诗经大全

下一篇:《国风·桧风·隰有苌楚》原文翻译赏析-诗经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