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从相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上堂谢阿母,母听去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无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阿女衔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言谈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赉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菴菴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注释】
1、建安:汉献帝(刘协)年号(196—219)。
2、庐江:汉郡名,初治在今安徽庐江西,汉末徙治今安徽潜山。
3、孔雀:鸟名,鹑鸡类。古诗言夫妇离别往往用双鸟起兴。《艳歌何尝行》“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五里一返顾,六里一徘徊”,是本篇起头两句的来源。
4、箜篌:乐器名,体曲而长,二十三弦,弹时抱在怀中,两手拨弦。
5、此句下一本有“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二句。
6、断:从机上截下。大人:刘氏称仲卿的母亲。一作“丈人”。
7、施:用。
8、白:告语。公姥:公公和婆婆。这里“公姥”是偏义复词,因姥而连言公。
以上头两句是起兴,下十八句是刘氏对仲卿诉说痛苦,自请回家。
9、府吏:指仲卿,他是庐江府小吏。启:和“白”相同,禀告。
10、古人迷信相术,根据相术见出一个人的贫富贵贱叫做“禄相”。薄禄相:言命中难致富贵。
11、结发:指男女初成年时。男子二十岁束发加冠,女子十五岁束发加笄表示成年,通称结发。同枕席:指成为夫妇。《文选》卷二十九苏武诗:“结发为夫妻。”
12、意:料。不厚:犹不爱。这句是说哪料到使母亲不喜爱。
13、区区:犹“悫悫”,愚。
14、自专由:自专,自由,即不向尊长请示,擅自行动。
15、去:一作“之”。
16、取:同“娶”。
17、床:坐具。小床只容一人坐,比板凳稍宽。年老或尊贵者坐在床上。坐床是席地到用椅子的过渡。
18、恩义:情谊。会:犹“必”。
以上三十二句是府吏母子的问答,府吏要求阿母不要驱逐媳妇,阿母坚决不许。
19、举言:犹发言。新妇:犹言媳妇,非专指新嫁娘。哽咽:悲极时气结不能发声。
20、卿:称谓之辞。君呼臣或地位平等的人互相称呼都可以用“卿”,这里是夫对妻的爱称。
21、赴府:是说到庐江府去办公。一作“报府”,义同“赴府”。
22、下心意:犹今言“低心下气”。这句是说为了这个,你就委屈一点罢。
23、勿复重纷纭:就是说不必再找麻烦,也就是说别再提迎娶了。
24、初阳:约指阴历十一月。旧有冬至阳气初动之说。
25、谢:辞。
26、奉事:行事。
27、作息:操作和休息。这里“作息”是偏义复词,“勤作息”就是勤于操作。
28、伶俜:犹“联翩”,不绝貌。一说是孤单貌。
29、以上二句是说自以为无过,事奉婆婆可以始终受她的恩遇。
30、腰襦:短袄的一种,下齐腰部。
31、葳(音威)蕤(音锐,阳平):草木下垂貌,这里形容绣腰襦上的金缕。《艺文类聚》三十二引此句作“葳蕤金缕光”。
32、复:双层。斗帐:一种小帐,形如向下覆着的斗(斗的形状是方口方底,口大底小)。
33、香囊:盛香料的袋子。
34、帘:读为“奁”,镜匣。丝绳:大约箱奁上有套,口用丝绳结起。以上二句一作“交文象牙簟,宛转素丝绳”;一作“交文象牙簏,宛转青丝绳”。
35、后人:指府吏将来再娶的新娘。以上二句是说我这人既然卑贱,我的东西自然也不会是可贵的,不配给未来的新娘用。
36、遗施:赠送,施与。遗,一作“遣”。这句是说这些东西可以施赠给别人。
以上三十八句叙府吏向刘氏传达母亲的意思。府吏表示过些时要再迎娶,刘氏认为不可能再回来。
37、严妆:整妆。
38、夹裙:有里面两层的裙。
39、通:犹“遍”。每事四五遍,或是心烦意乱,一遍二遍不能妥帖,或言其极意装束,一遍两遍不能满意。
40、这句是说腰际纨素的光彩像水流动。或疑“若”是“着”字之误。
41、明月珰:明月珠做的耳珰。
42、削葱根:尖削的葱白。
43、朱丹:一种红色的宝石。这句是说嘴唇红得好看。
44、这句一作“阿母怒不止”。
45、钱帛:指聘礼。
46、不堪:言不能胜任。
47、却:退。
48、此句下一本有“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两句。
49、初七:指阴历七月七日,妇女在这天晚上供祭织女,乞巧。下九:指每月十九日,古人以每月二十九日为上九,初九日为中九,十九日为下九。妇女常常在下九日举行俱乐会,叫做“阳会”。
以上三十二句叙刘氏辞阿姥,别小姑,挥涕登车。
50、隐隐、甸甸:都是车声。何:语助词。
51、区区:犹“拳拳”、“款款”,忠爱的意思。
52、录:收留,记取。
53、磐石:大石。
54、纫:似当作“韧”,柔而固。
55、亲父兄:“父兄”是偏义复词,因兄而连带提到父,刘氏这时似已无父。
56、举手:是告别的表示。劳劳:是惆怅不已。劳,忧。
以上二十五句叙仲卿和刘氏分手,立誓不相负。
57、拊掌:拍手。通常这是欢乐的表示,这里表示惊骇。《汉书·萧望之传》:“天子闻之,惊拊手曰……”也是以拊手表惊骇。
58、无誓违:勿违背誓言。或疑“誓”是“諐”之误。諐是古“愆”字。愆违都是过失的意思。
59、今:犹“若”。
60、兰芝:刘氏名。
以上十五句叙兰芝回母家,初见阿母。
61、窈窕:美好。
62、便(平声)言:有口才。令:美。
63、衔:一作“含”。
64、丁宁:嘱咐。
65、非奇:等于说“不妙”。奇,犹“嘉”。
66、断来信:就是回绝来使(指媒人)。信,使者。之:指出嫁的事。“徐徐”句译成白话就是“慢慢再谈它”。
67、始适:言出嫁未久。适,嫁。或以“始适”为复词,即刚才的意思。
以上二十三句写县令遣媒说婚,兰芝拒绝。
68、这句是说媒人回复县令后离去。县令和刘家说婚的事到此结束。
69、寻:随即。遣丞:县令差遣县丞。请:因事请命于太守。还:丞还县。
70、承籍:承继先人的仕籍。以上二句是县丞向县令建议另向兰家求婚,说兰家是官宦人家,和刘氏不同。
71、娇逸:美。
72、主簿:官名,府县都有主簿,这里指府中的主簿。以上四句是县丞告县令已受太守委托为他的五少爷向刘家求婚,这委托是府主簿传达的。再下四句便是县丞到刘家说媒的话。
73、结大义:即结婚姻。
74、姥(音姆):老妇。
75、作计:决定主意。不量:不加考虑。
76、否(音匹)泰:《易经》里的两个卦名,表示坏运和好运。这里“否”指先嫁,“泰”指后嫁。言先后相较,高下有如天地之比。
77、郎:就是郎君,等于说公子。义:是美称(古乐府《平陵东》:“不知何人劫义公。”“义”字用法和这里相同)。
78、其往:过此以往,这句是刘兄问兰芝今后将作何打算。
79、适:顺从。
80、要:约。
81、登即:犹“当即”,立即。和:应。
82、诺诺、尔尔:应声。
83、府君:即太守。
84、视历、开书:翻查历书,选择吉日。《隋书,经籍志》有“六合婚嫁历”、“阴阳婚嫁书”等目。
85、六合:月建和日辰相合,即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
86、交语:交相传语。
87、舫:船。船前画青雀叫青雀舫。白鹄舫大约也是因船头画白鹄而得名。
88、龙子幡:绣龙的旗帜,挂在船舱的四角。
89、婀娜:柔弱轻飘貌。
90、踯躅:犹“踟蹰”。骢:青白杂毛的马。
91、流苏:彩丝或羽毛做成的下垂的缨子。
92、赍:付。
93、或说“交”、“广”指交州和广州,但其地距庐江很远,未免夸张太过。而且据《三国志·吴书》,黄武五年(226)才分交州置广州,叙汉末的事不应交广并称。这句诗似可读成上一下四句。交,同“教”。广市鲑(音鞋)珍,就是广泛购买鲑珍。广,一作“用”。鲑,鱼类菜肴总称。
94、郁郁:盛貌。登:当作“发”。
以上六十二句叙太守遣媒说婚,刘家允婚。
95、不举:犹“不办”。
96、琉璃榻:嵌琉璃的榻。榻,坐具。
97、晻晻(音演):日落昏暗貌。暝:暮。
98、摧藏:或是“凄怆”之转。一说“藏”同“脏”,犹言摧挫肝肠。
99、量:料。
100、亲父母:生父和生母,兰芝婚姻由兄做主,似已无父。这里“父母”是偏义复词。下句“弟兄”同。
101、日胜贵:言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地位一天比一天高。
102、尔:如此。
103、千万:表示坚决之辞。这句是说无论如何不再想保全了。
以上五十四句叙兰芝含悲做嫁妆,仲卿闻变来会,两人相约同死。
104、日冥冥:日暮。府吏自言即将了结生命,如日之冥冥。
105、故:故意。这两句是说我自己故意寻此短见,别以为是鬼神所害。
106、以上二句是说将使自己的身体僵卧如石。
107、台阁:指尚书台。尚书在东汉是权力很大的官,其官署在东汉末称为尚书台。这句是预拟之辞,言你本是大家子弟,将来还要进尚书台呢,可别为女人轻生。
108、“贵贱”句:言仲卿贵而兰芝贱,离婚不为薄情。
109、艳城郭:全城数她最艳。
110、乃尔:如此。这句是说就这样立定主意——决定自杀的方法。
111、“转头”句:是写仲卿临死时顾念阿母。
以上二十六句叙府吏回家,向阿母告别,准备自杀。
112、青庐:以青布幔为屋,行婚礼用。
113、庵庵:和“晻晻”通用。
114、人定初:指亥时初刻。
以上十二句叙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死。
115、华山:庐江小山名,今不可考。或疑即是今安徽舒城南的华盖山。
116、多谢:多多告诉。
以上前十二句写仲卿夫妇死后合葬事。末二句是歌者之辞。
【鉴赏】
这一篇长诗和序最早见于《玉台新咏》卷一。诗中叙写汉末庐江郡的一幕家庭悲剧。主人公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妇爱情非常深厚。但焦母不喜兰芝,逼迫仲卿将兰芝遣回娘家。兰芝回娘家后又被亲兄强迫许嫁太守的儿子,她不屈而投水自杀。仲卿也跟着上吊死了。他们为了忠于爱情,以一死表示对于压迫者的反抗。作者以十分同情的态度叙述了这个故事,通过有力的艺术表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的罪恶。
中国古代叙事诗从总体上看,是不发达的,然而汉唐之际,却颇有杰作。在“缘事而发”的汉乐府中,《孔雀东南飞》便是一篇堪称伟大的叙事诗。此诗首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乐府诗集》题为《焦仲卿妻》,称“古辞”。今人通常取此诗首句为题。据诗前原序,当为汉末人作;但诗中羼入了汉以后风俗之描写,一般认为是后人的增饰。不过,从全诗的意匠经营和艺术水平看,应该主要成于一人之手。这个伟大的无名氏,以其冷峻的生活观察力、深厚的同情心和力透纸背的描写,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感天动地的寻常夫妻生离死别的故事,千古以下诵之,尚有不绝之余恨。
《孔雀东南飞》以写实见长,它以近两千字的篇幅,演示了一出生活的悲剧,其间出现过十来个人物,其主要角色皆不失为有眉有眼有血有肉的个性。而长期以来,论者强划类型,妄生褒贬,有负原作深心。这一层今日读者尤当注意。全诗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七段,如仿传奇戏文给各段加上标题,依次是:请归、被遣、盟誓、婚变、生诀、殉情、合葬。而每段之中,又有波澜曲折的层次。逐一分析如下。
请归。汉乐府中母题为夫妇离别之苦者,多以飞鸟失伴起兴(参《艳歌何尝行》),“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开篇便袭用了这一民歌传统的手法。在这个简短的兴语之后,全诗便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情节,三个主要人物:兰芝、仲卿和焦母全都出场,婆媳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在人物对话中展开(许多题前之情事,如兰芝与焦母的积怨到矛盾激化,和仲卿的还归,俱由对话见之)。这样简劲的开端,如快刀斩乱麻,非大手笔办不到。这一段里,实际上应是发生在婆媳间的唇枪舌剑,并没有面对面进行。三个人被巧妙地安排在一种戏剧性的关系之中。即兰芝对婆婆的控诉(“大人故嫌迟”“君家妇难为”),婆婆对兰芝的指责(“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以及下段兰芝的反驳(“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都是以仲卿为中介,背靠背发生的。身兼孝子贤婿双重身份的仲卿处境狼狈,力图调停,难以两全。这里正见出一种世相。其实问题很清楚,“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媳妇本无可指责;只是老太太挑剔太甚,过手便酸,征色发声,已非一日。兰芝请归,亦出于不得已,仲卿的调停,必归于无效了。这一段由三个人的两场对话组成,一开始就表现出作者的“绝活”:善于描写人物语言,从中可以看到人物个性。兰芝对丈夫的一席倾诉,是出语直率的,表现出她性格刚烈的一面。从“年龄序数法”叙写的“十三能织素”等句,是老实不客气地表明自己所受的教养,以及更老实不客气地道出“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的看法。凡是不能对婆婆发泄的话,对着丈夫都一股脑儿说出来,可见小两口是一向无猜,而兰芝的确委屈已久。仲卿堂上启母的一番话,则表现出他性格驯顺中有倔强。“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六句,恳切的话语中足见小夫妻平日的情笃和仲卿为人的志诚。“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则几乎是以反问与母亲顶撞了。焦母的话则见其专横,她对媳妇的指责是主观武断的,“无礼节”“自专由”的大帽子,是“何患无辞”的加罪。她对儿子软硬兼施,一面发作道“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另一面收买说“东家有贤女……阿母为汝求”,可就是不容其分辩。当仲卿以守为攻,再度顶撞道:“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时,老太太就勃然大怒,以家长的专制作了独裁(“吾已失恩义,会不从相许!”)。至此,三个人的性格都得到了初步的展露。
被遣。调停失败后,万般无奈的仲卿最初想走一条委曲求全的路,即请兰芝还家暂避锋芒,再相机徐图迎归。这一想法是非常符合于公于私均循规蹈矩(“守节情不移”)的忠厚府吏性格逻辑的。不过兰芝的头脑却要冷静得多,她不是不信任仲卿,而是熟稔世故,因而看到的是现实的种种的冷酷,对将来不抱幻想。这大约是两个人潜在的区别。“勿复重纷纭”“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这些话说得何等绝望。面对“哽咽不能语”的丈夫,她再一次对婆婆的发难作了自我辩护,语气已经没有前番那样的激烈,而流露出无限的委屈和悲哀。在她吩咐处置旧物和叮咛“久久莫相忘”的一番话中,读者又看到了一个分明非常温柔、善良、能体贴而重感情的“焦仲卿妻”。这以下有一段令人瞩目的外貌描写,即“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等十二句。在此作者补足了对女主人公美丽相貌的交代,把它放在被遣的早晨来写,尤觉楚楚动人。兰芝在此时此刻作此严妆,似乎下意识地掩饰着内心的空虚与慌乱,而这一动作正足以看出她秉性的要强。尽管她着意掩饰,却“每事四五遍,或是心烦意乱,一遍两遍不能妥贴”(余冠英《乐府诗选》);同时也未尝没有“数数迟延,以捱晷刻”(李因笃)的潜在用心。凡此描写,皆臻墨妙。兰芝上堂辞别焦母的一番话,几乎与篇首的对白自相矛盾,那里明明说是教养有素,这里偏说成“本自无教训”;那里明明说是焦家妇难为,这里偏说成“兼愧贵家子”;那里明明说是劳绩很多,这里偏偏说是“不堪母驱使”。与其说是反唇相讥,倒毋宁说是因人说话。由此我们又看到一个善于变通、曲尽人情的兰芝,这一点往后还将继续看到。“无礼节”的罪名,至此不攻自破!在焦母面前没落的泪,到小姑面前则如断线珍珠般洒了下来。对小姑的一番话,足见兰芝会体贴他人。她的确没有罪过,无怪乎委屈的眼泪控制不住,终至要“渐车帷裳”了。
盟誓。这一段文字不长,在全诗中却是至关紧要的部分。这里不仅对两个主人公的性格有进一步的刻画,而且于后文有多处伏笔。大路口的车中,仲卿把在闺房内已说过的一番话(“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又“重纷纭”了一遍:“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言之再再,一何认真(“认真”二字正是仲卿性格中最重要的东西)。这终于感动了兰芝,使她道出了“不久望君来”的期望和“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的透骨情语。同时,“蒲苇”“磐石”之喻又为后文仲卿见面一场预留口实,有一石二鸟之妙。其实兰芝性格最固有的东西还是理智,这使她在作此盟誓时,仍不能不说两口话。而这另一口话“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正为仲卿此时所忽略,而在故事的下文却得到了印证。“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的难分难舍的情景,又是何等意味深长啊!
婚变。这一幕发生在刘家。写兰芝还家后,来自县令、太守家的两次提亲;涉及两个次要人物和更多的更次要的人物,是全诗最长的段落。阿母、阿兄这两个次要人物依次在两番议婚中出场,各自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县令家遣媒来时,刘母虽有欲许之意,却没强加于兰芝,而是迁就顺随女儿,婉言谢绝了婚事。直到太守家来人时,她还说“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正见慈母心肠。而刘兄的态度则判然有别。“怅然心中烦”一句,已见“性行暴如雷”之言不虚。“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等口吻,活画出一副势利小人的嘴脸。在对这两次婚事的一推一就之中,读者再一次看到了世情的浇薄,兰芝处境的困难、她预言的准确及其挣扎与变通。古今道德家读此诗一致认为,至此兰芝死志已决,故作坦然之语。然而作品本身只告诉我们,这时兰芝心情很矛盾、很痛苦。一方面与仲卿有割不尽的情根爱胎;另一方面又对亲母亲兄有很深的负罪感。“兰芝惭阿母”“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等语含有极真极深的自责,虽然实无罪过,毕竟事实上成了娘家的包袱。“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已经尽量婉曲,不敢一口咬定;“理实如兄言”“处分适兄意”,更是屈心而抑志;“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则是绝望的认命。她生性要强,但也有脆弱一面,一面以泪洗面,一面下意识地服从:“朝成绣裙,晚成单罗衫。”死,还是活?确乎是个问题。诗人就这样写出了一个活的人,一个女性,一个多重组合的性格。兰芝形象的成功和可爱,不在于她是个贞洁的女人,而在于她是个活生生的女人。这一大段中有些过场人物,也给人以生动印象,如只“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两句,郡丞邀功谄笑之态如见,人物语言运用之妙也。此外还有一段夸张的迎婚准备的铺排描写,这不仅是长篇叙事诗应有的闲中生色的文字,其目的是在悬置紧张的戏剧性情节,作为再次提高读者情绪之前必要的松弛手段;而且也给人物、事件以“舞台”背景,增加了作品的时空感觉。
生诀。这场夫妻短暂的重逢和永远的离别被写得很有戏剧性。从“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数句,足见二人的心心相印。但一见面却发生了喜剧性的误会与冲突。当兰芝低回心伤中重提不幸而言中的旧话时,仲卿却不耐烦地以蒲苇磐石之誓作反唇相讥。这个向来表现温和的人此刻说出话来像刀一样尖刻,“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因为冲动,不免言重了,但也更清楚地表现出他的志诚与戆直。面对这一往情深的指责,兰芝该哭耶?笑耶?喜耶?这是伟大无名氏的绝妙好辞。没有这样一段文章就让兰芝去死,必然大大削减此诗的现实深度。事实上,如果没有仲卿的心心相印的一激,或者在此关键时刻仲卿表示漠然,我们实在难以断定兰芝将选择死,还是活——《上山采蘼芜》式的悲剧,在现实生活中还少吗?那诗中的女子与故夫,不是旧情甚笃吗?被迫分手,双方不是活下来了吗?这段“生诀”,与前番“盟誓”,有异同,有呼应,使全诗在结构上显得丰满而匀称。“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现在我们又看见了那个任情刚强的兰芝,又看见了同样任情而倔强的仲卿。“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不见不散,二人死志,至此方定。“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壮颜毅色出现在他们脸上,与“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的缠绵形成意味深长的对照。
殉情。殉情前有仲卿上堂拜母的一场,是又一段绝妙文章,它最终完成了仲卿性格的描写。这个外圆内方、骨子里非常倔强的人,他的语言多使气(如堂上启母的顶撞、重见兰芝的反讽),这和兰芝的语言多变通(即因人而异)形成有趣对照。他在寻死之前先告母亲,表面看似乎不改他循规蹈矩的作风,其实“祝告”的话中,半含埋怨,半含报复,自己“故作不良计”,却祝母亲“命如南山石”,这不比诅咒还厉害吗?也有人从这里看到仲卿“软弱”,只好由他去吧。仲卿形象之可爱,尤在于那是“痴心女子负心汉”成为俗谚的旧时代,那是个“百行孝当先”的旧时代,他扮演了违抗亲命与笃于情爱的双重角色。面对这个“异化”了的儿子,焦母居然也“零泪应声落”。虽则落泪,但她至此仍然没有知非的、悔恨的意思,还想软化儿子,把东家贤女的旧话重提,这老太太的固执也真是到家了。诗人就这样不吝笔墨通过人物语言完成了这两个典型性格的刻画。至于正面写殉情的文字,倒是非常简洁的。
合葬。文化心理结构使得我们这个民族喜欢团圆的结局,这在民间传说中有非常多的例证,如《搜神记》韩凭夫妇的故事,《太平广记》引《述异记》的“相思木”“陆东美”等故事,均有夫妻死别化鸟双飞、化木连理的理想结局。梁祝化蝶也属于此类。本篇结尾也用这样美丽的传说。但这并不改变全诗的悲剧性质,同时又与篇首以鸟起兴相呼应关合。“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便是诗人向后世读者发出的多情而悲悯的忠告。
封建家长制是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礼记·内则》云:“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而男婚女嫁亦一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孔雀东南飞》就形象地揭露和鞭挞了这一制度的罪恶(诗中的焦母、刘兄便是其化身),同时也表现了男女青年对它的不满和抗争。诗中虽然写的是一个家庭悲剧,却反映了一个社会问题,其深层意蕴远远超出剧情内容:这里家庭生活的不民主,正是整个社会专制独裁的缩影。诗人对后人的告诫,也远远超出他本来的用意,以至在高张科学、民主精神的“五四”运动中还引起过当时青年巨大的共鸣,《孔雀东南飞》一度被改编上演,为反封建的运动吹出了一支号角。影响之大,在古代诗歌中实属罕见。
《孔雀东南飞》在艺术上也有后代难以企及的成就。从作品的结构看,它篇幅宏伟,情节曲折,有主干,有插曲,波澜起伏;而又非常紧凑,工于剪裁,毫无拖沓之感。由于兼有这两个难并的优长,使这首长诗极易为人传诵。从它创作到被记录约三百年间不曾失传,就与其体制的优越分不开。诗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则表现出深刻的生活洞察力和高超的写实再现能力,其中男女主人公都可以称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如前文所分析,他们的性格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组合,是活生生的个性而不是概念化的产物。在汉乐府中,能达到如此高度的实在不多。鲁迅曾经称赞《红楼梦》中的人物语言,是可以由其声而知为何人。而《孔雀东南飞》的人物语言,已经接近这一水准,“诗中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沈德潜)。这种个性化语言描写,在古代叙事诗中不仅空前,而且绝后。唐代大诗人笔下杰作如“三吏三别”、《长恨歌》《秦妇吟》在这个方面却没有进展。当然,《孔雀东南飞》是属于那种元气淋漓的巨制,而并非精雕细刻之作,人们不难指出它的某些地方还不够精巧,如“寻遣丞请还”几句的苟简,“举动自专由”与“汝岂得自由”的韵脚重复,等等,但这毕竟是小疵,无伤大雅。
由于在思想和艺术两方面的划时代成就,《孔雀东南飞》遂成为古代叙事诗中丰碑式的杰作,而垂辉千春。
(周啸天)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孔雀东南飞》原文赏析-汉乐府-两汉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