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1、碣石:山名。碣石山有二,这里指《汉书·地理志》所载骊成(今河北乐亭西南)的大碣石山。一说即指今河北昌黎的碣石山。
2、澹澹:水波摇荡貌。
3、竦峙:耸立。
4、星汉:银河。以上四句是写沧海包含之大。
5、咏志:一作“言志”。末二句是合乐时所加,不关正文。(此类不关正文的词句用【】号表明,下同。)
【鉴赏】
这是属《相和歌·瑟调曲》的《步出夏门行》篇中的第一章(《步出夏门行》分五个部分,最前是“艳”,以下是《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章),写登山望海,是描写自然的名作。建安十二年(207)夏五月曹操出兵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塞,九月胜利班师,经过碣石山。
建安五年(200),官渡之战,曹操击败袁绍。到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伐乌桓,准备扫荡袁绍的残余势力。出兵是夏五月,九月回军,从辽宁途经河北省昌黎县碣石山(一说是河北乐亭县),登临观海,思绪激荡,留下此篇杰作。完全写景的诗在此以前没人作过,此是第一篇。
首二句点题直起,总括全诗,以下即写“观”之所见。伫立峰巅,面对大海,首先看到的是水,海水波光粼粼,微风吹拂,海水荡漾。再放眼看去,海中山岛竦立。澹澹的海水为横向,竦峙的山岛为竖向,以耸立的山岛挺出于平铺的水面,这就使平静的画面产生一种内在的运动感,如同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式的构图,犹如绘画,“山欲高,层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郭熙《林泉高致》)。“山岛竦峙”一句,写视野中的小岛,就好像从海水中升起,而有耸立向上运动的感觉。这种联想自然充满精力,富有力量。鲍三葵《美学三讲》说:“在你望着那座高山的感受行为上,你事实上是在抬起眼睛并将你的头和头颈使劲地往后扳,这就使你充满了那样意气风发的情感,于是诗人就将这种情感及其一切连带的想象无意义无意识地拿来形容你对山的感受。”这是说人的视角会产生错觉;因抬头的动和山的静,也是一种相对运动,容易造成山向上运动的错觉,感到动也就产生意气风发的情感。这四句写“水”——“山岛”——“树木”——“百草”,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按照观察事物的特点,逐层写来,很有层次。不假雕饰,用平淡白描的笔触出之,山、水、草、木,各具形态。这四句基本上是一片静景,平顺写来,自然沉雄,为下文洪波涌起做了铺垫。
平平静静的海面突然出现“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壮观,浩渺无垠的大海,一片辽阔巨浪排空,似乎要吞吐一切的壮阔景象,使人似乎听到了海风的呼啸,海浪的喧啸,这是一种力量的表现,那涌起的洪波,使人觉得好像不满足于它所占据的空间,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向四周冲击着,伸展着。这两句气象苍凉,笔运千斤,写大海而力量不弱于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白日观海,月亮怎么会见到呢?这是诗人看到海水的汹涌浩荡所联想到的景况,司马相如《上林赋》描绘上林苑开凿人工湖:“视之无端,察之无涯,日出东沼,月生两陂。”扬雄《校猎赋》也有“出入日月,与天地沓”。在这里,诗人换气换笔换势,转换出另一幅海景。太阳和月亮被海浪掷出大海,经过昼夜运行,最后还落在大海之中。绵绵银河无尽无头,也好像没有流出大海的胸间。大海又由洪波涌起变为风平浪静,然而又是那样宏伟、壮阔,日月星辰都好像在那巨大的胸中运行,整个宇宙都好像囊括在它的怀抱里。这四句不仅写眼中所见,心中所想,也是写胸中所有,象征着诗人博大的襟怀,而有“吞吐宇宙气象”(沈德潜《古诗源》)。曹操此次北征,取得“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取得消灭袁绍残余集团的巨大胜利,为统一北方扫除最大障碍,自然踌躇满志、情溢笔端。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末尾二句本是合乐时所加,不关正文。
完全写景的诗在此以前没人作过,此是第一篇。嗣后写大海的诗也极少。故此篇在诗史上有特出的价值。
这首诗前写相对静止的山水草木,自然平顺,接以“秋风”二句一折,破静为动,笔力苍劲,顿成巨浪排空的壮观。末尾继之想象,再经一顿,又归平静,却意取直上,诚如方东树所言:“武帝诗沉郁直朴,气真而逐层顿断,不一顺平放,时时提笔换气换势……笔势文法,凝重屈蟠”(《昭昧詹言》)。全诗写景,隐然而有志在天下之意。直写胸中眼中,海含地负,气势开张,阔大胸襟,自然含于其中。
(魏耕原)
【诗人名片】
魏武帝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灵帝时曾因“能明古学”被任为议郎。汉献帝(刘协)初参加讨董卓。建安元年(196)迎献帝迁都许昌,受封大将军及丞相。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曹操在政治措施和文学倾向上都表现为一个反对两汉传统(也就是反正统)的人物。他用人强调“唯才是举”,打破家世门第的限制。在他周围集中了许多人才,其中包括文学之士。他自己雅爱诗章,好作乐府歌辞,今存二十一篇。曹操的诗能摆脱古典的束缚而从民间文学汲取营养,往往慷慨悲凉,反映着那个丧乱时代。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观沧海》原文赏析-曹操古诗-魏晋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