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
居世一何不同?上留田。
富人食稻与粱,上留田。
贫子食糟与糠,上留田。
贫贱亦何伤?上留田。
禄命悬在苍天,上留田。
今尔叹息,将欲谁怨?上留田。
【鉴赏】
《上留田行》,是乐府中的一种曲调,属《相和歌辞·瑟调曲》。古辞现存两篇,都不完全。一见李善的《文选注》;一见《乐府广题》,其辞曰:“里中有啼儿,似类亲父子。回车问啼儿,慷慨不能止。”崔豹《古今注》上说:“上留田,地名也。有父母死不字其孤弟者,邻人为其弟作悲歌以讽。”由于曲调今亡,不知具体情况。《乐府诗集》录有此调歌辞五首,唯南朝宋谢灵运之作与曹丕此作格调相近,可见皆是借古题、写时事而已。
此诗每句之下皆有“上留田”三字,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不过是诵唱中的一个衬音或衬词,相当于今天歌唱中“哎嗨哟”“萨里哈”之类,成为曲调的一种余声或尾声。由于歌辞是根据曲调填写的,所以全诗都要合韵。在古韵中,歌辞中的“同”为东部,“粱”“糠”“伤”为阳部,“天”为先部,“怨”为元部,今天读起来很不协调、和谐,但据古音学家研究,它们在古代是可以通押的。
歌辞的第一句“居世一何不同”,好像突兀而起,大有泰山压顶之势。既对“贫富不同”的现实生活发出感慨,又暗含有强烈的质问。下面两句“富人食稻与粱”“贫子食糟与糠”,既是自问自答之辞,又是简洁而鲜明的揭露,两者对比,深刻地反映出了阶级社会中人们生活的悬殊和对立。但是,“贫贱亦何伤”,作者不仅没有继续深刻地揭示下去、叙述出来,反而陟转了笔锋,更换了语调,接着就把这种贫富生活的悬殊,以至人生的福祸、寿夭、贵贱都归结为天意的主宰了。这样一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今尔叹息,将欲谁怨”,把自己开始强烈的感慨和质问也予以否定了。我们不能要求曹丕能够说出所以产生贫富悬殊的原因来,更无意要他说些消除贫富差异、消灭阶级对立之类的大话。但他把贫富归结于天命,要人们不要叹息,不要埋怨,当然更不要反抗,就大错而特错了。这只能麻痹人民的意识和斗志。
读这首诗,我们不赞成曹丕所表现的思想、观点和倾向,但却要学习他向民间文学学习、直接以民歌口语入诗的写作精神。行文的陡起陡落,语调的转换变化,再加上衬音的使用,形成了本诗参差错落、跌宕气转的艺术之美,在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上,在这短短的七八句诗语中,还是非常成功的。这些,才是应该这首诗歌的价值所在。
(霍旭东)
【诗人名片】
魏文帝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的次子。建安二十五年(220)代汉即帝位。在位七年。他生长在戎旅之间,自幼娴习弓马,但读书很勤,著述也不少。现存诗歌完整的约四十首。他的诗体式多样,语言通俗,抒情之作往往深婉有致。
文章标题:《上留田行》原文赏析-曹丕古诗-魏晋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