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墙欲高行
曹植
龙欲升天须浮云,人之仕进待中人。众口可以铄金。谗言三至,慈母不亲。愦愦俗间,不辨伪真。愿欲披心自说陈,君门以九重,道远河无津。
【鉴赏】
魏文帝黄初四年(223),雍丘王曹植循照往例,从雍丘前往京师洛阳朝贺。好不容易来到京都洛阳的关外,暗自思忖:既然自己有过,应当首先向皇帝哥哥谢罪才是。因而就叫随从人员留在关上,只是带着两三个伴当,乔装打扮,私自去进见清河长公主,希望她向皇帝说情。谁知他到关之事,关吏已经上报朝廷。皇帝派人“迎接”他,找不到他的下落。这就惊动了卞太后。她认为他自杀了,向着皇帝哭泣不止,弄得大家不知如何才好。恰好这时,他披着头发,赤着双脚,负着砍刀和椹板到了,太后才放下心来,后来皇帝叫他僻处在围着高墙的西馆,仍然不许他正式朝觐。虽然他仰瞻城阈,俯惟阙庭,长思永怀,忧心如焚,也见不着皇帝。他曾主动上疏,严厉地斥责自己,但仍然见不着皇帝。在这种情况下,便写了此首《当墙欲高行》。
诗的起始两句,用首句作次句的兴语,这兴语也可以说是比语。用首句的比兴说明人们想能够上进做官,必须有被信任的人作为援引,犹如龙想升天必须有云为它作辅助。这指仕进而言,似乎不合乎他的处境和身份,但他的用意,不过借此过渡到正由于没有这样的中介人,纵然自己无辜,也会白的被说成黑的,真的被说成假的,即使坚刚如金,也可以被众口之火所铄毁;即使像曾参之贤,而谗言三至之后,慈母也会投杼而走。这样看来,起始两句的作用,正好作为以下几句的引子。
“众口铄金”本于《楚辞·九章·惜诵》,是说谗口众多,有如猛火,坚刚如金,也会被它所销毁,以见自己不但得不到他人的缓解,反而遭受他人的诬谤,这是从被谗方面说。下句本于《史记·甘茂传》:有与曾参同姓名的人杀了人,人告曾母,曾母不信,告者三至,曾母投杼而走。可见虽贤如曾参,亲如母子,人言也能造成不信任,那谗口嚣嚣,自可蒙蔽皇帝,而为皇帝所信了,这是从皇帝方面说。正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使自己处于不辩白不行、想辩白不能的困境。一用成言,一用故事,托出遭遇,可说恰到好处。
他处在逆境中,愤愤不平是很自然的。所以本诗继续倾吐其心境说,从“愦愦俗间,不辨伪真”。由此可见:在谗口围攻之下,不但自己无从辩白,即在世俗之上,也被迷惑了。在这样的形势之下,纵然“愿欲披心自说陈,君门以九重,道远河无津”。这短短的三句,可说已包举了《屈赋》的主旨,而运用它的成语以抒己愤,更表达了他的恳悃惶恐之情。
(郑 文)
【诗人名片】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的同母弟。他的一生可以公元220年十月(曹丕在这时即魏帝位)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平顺。后期在文帝(曹丕)和明帝(曹叡)两朝(220—266),遭受猜忌,不得参预政事。屡次要求自试都得不到允许。因此常抑郁无欢,到四十一岁就死了。他的诗流传约八十首,以五言为主,大都词采华茂,语言精炼,情感热烈,慷慨动人。代表建安文学的最高成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