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友诗二首并序
曹植
乡人有夏侯威者,少有成人之风。余尚其为人,与之昵好。王师振旅,送予于魏邦,心有眷然,为之陨涕。乃作离友之诗,其辞曰:
其一
王旅旋兮背故乡,彼君子兮笃人纲,
媵予行兮归朔方。驰原隰兮寻旧疆,
车载奔兮马繁骧,涉浮济兮泛轻航。
迄魏都兮息兰房,展宴好兮惟乐康。
其二
凉风肃兮白露滋,木感气兮条叶辞。
临渌水兮登重基,折秋华兮采灵芝。
寻永归兮赠所思,感离隔兮会无期,
伊郁悒兮情不怡!
【鉴赏】
曹植是一个深于情而笃于谊的诗人,因此,当他情溢于言发为诗歌时,就显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其赠别之作尤其如此。建安十七年(212)冬,曹操征孙权,曹植随军,十八年(213)春凯旋,路经故乡谯县,驻足于此。在故乡,曹植结识了乡人夏侯威,两人情投意合,顿成挚友。夏四月王师还邺,夏侯威送曹植于邺城,直至秋天才离邺返乡。曹植伤于好友的离别,就写下了这两首充满深情的诗。
第一首诗写夏侯威送他回邺的经过,作者以轻快的旋律,欢快的情调描述了两人返邺途中的悠闲喜悦的心情。“彼君子兮笃人纲”,由衷地赞美了夏侯威的道德人品及其对两人友谊的笃重,而这种道德人品的相倾慕正是两人产生友谊、情感的基础。“驰原隰兮寻旧疆”以下三句,以生动的笔调写出了两人路途的欢悦,知心好友或并马奔驰于原野,或同车齐驱于山冈,或共舟飘渡于河流,那是何等美好的时光啊!“驰”“奔”“泛”几个不同动词的准确运用,极其形象地交代了路途跋涉的轻松与迅速,也表现出两人情感的融洽与心情的兴奋,就连这几句诗的韵律与节奏也显得那么急促和轻捷。“迄魏都兮息兰房,展宴好兮惟乐康”,写了曹植对好友的盛情款待。把好友安置在芳洁华美的宫室,以丰盛的酒宴招待他,两情舒展,其乐无比。
第二首写好友夏侯威离邺返乡,诗人折芳相赠,伤情不已。“凉风肃兮白露滋,木感气兮条叶辞。”夏去而秋来,秋风萧瑟,白露为霜,落叶纷飞。恰恰是在这令人感伤的季节,友人却要离去,这就更使诗人伤情不已。摇落而知宋玉悲,面对这种情景,多情善感的诗人不禁会想起那“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的震颤人心的诗句,体验到悲秋伤离别的痛楚心境。这两句诗情景交融,正是从宋玉的诗句变化而来,而又丝毫不见模仿的痕迹,显得自然真切。千里相聚终有一别,短暂的欢乐即将过去,来到眼前的是长久的别离,这是多么令人不忍啊!于是诗人送了友人一程又一程,渡过河流,登上山冈,折秋菊而采灵芝,赠与好友,以表怀念,芳花仙草,以佩忠贞,象征着友情的芳洁与永恒。流水高山表明了知音相遇而又遭别离的悲伤。“临渌水兮登重基,折秋华兮采灵芝”,这两句写得亦实亦虚,虚实结合,深情内蕴,含而不露。至“感离隔兮会无期,伊郁悒兮情不怡”,深痛的感情才明显袒露出来。此一别后会无期,两情从此隔绝,怎么不令人心痛。风萧水寒,好友一去不还,此情此景,人何以堪!结尾两句表现出诗人心情的忧郁以及对友人的深切眷恋,成为本诗的情绪重心和落脚点,余情绵绵,耐人咀嚼。
这两首诗虽是写的同一事件,但表现的内容和情调却迥然有别。第一首诗写的是夏侯威送曹植,表现的是两人路途的欢快愉悦,心情舒畅,情绪昂奋,节奏轻松,动作迅疾;第二首写的是曹植送别夏侯威,表现的是两人离别时触目伤心的情景,心情抑郁,情绪低沉,节奏缓慢,动作迟滞。第一首主要以动作的轻捷衬托诗人内心的欢愉,第二首主要以景物的凄凉烘托诗人悲伤的情怀。第一首写的是两情相聚时的融洽与欢乐,第二首写的是两情相离时的感伤与忧思。两诗虽然风格情调相异,但表现的都是曹植对夏侯威的深挚友情。“情”是这两首诗的凝聚点和血脉,正是有了“情”,才使这两首诗在内在精神上一脉贯通,前后联系起来。
(魏崇新)
【诗人名片】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的同母弟。他的一生可以公元220年十月(曹丕在这时即魏帝位)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平顺。后期在文帝(曹丕)和明帝(曹叡)两朝(220—240),遭受猜忌,不得参预政事。屡次要求自试都得不到允许。因此常抑郁无欢,到四十一岁就死了。他的诗流传约八十首,以五言为主,大都词采华茂,语言精炼,情感热烈,慷慨动人。代表建安文学的最高成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