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其十六》(徘徊蓬池上)原文赏析-阮籍古诗-魏晋诗歌

首页 > 名篇赏析 > 时间:2022-06-23 01:09 来源:李白古诗网 作者:阮籍

咏怀(其十六)

阮籍

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

绿水扬洪波,旷野莽茫茫。

走兽交横驰,飞鸟相随翔。

是时鹑火中,日月正相望。

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

羁旅无俦匹,俯仰怀哀伤。

小人计其功,君子道其常。

岂惜终憔悴,咏言著斯章。

《咏怀·其十六》(徘徊蓬池上)原文赏析-阮籍古诗-魏晋诗歌

【鉴赏】

对阮籍的《咏怀诗》,唐人李善有一段很精辟的话:“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祸遇谤,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文选》卷二十三《咏怀诗》注)当然八十多首《咏怀》诗不是篇篇如此,但这首“徘徊蓬池上”,却是“归越难求”的。

这首诗一共十六句,前十二句都是描写苍茫凄凉的天景象的,而最后四句表达了作者的看法和心情,两者似不相关,特别是“小人计其功,君子道其常”两句,突兀而来,似无着落,令人费解。深长思之,当有所指。清人何焯根据历法,指出“鹑火中”“日月正相望”所指的时间,正和司马师废齐王曹芳的月日相符,于是认为此诗正是暗寓司马师废齐王事。“嘉平六年(254)二月,司马师杀李丰、侯泰初等。三月,废皇后张氏。九月,遂废帝为齐王。十月,立高贵乡公。嗣宗诗,盖谓此也。”又说:“九月甲戍废齐王,乃十九日,是月丙辰朔。十月庚寅,立高贵乡公,乃初六日(应为初五日),是月乙酉朔(应为丙戍朔)。师既定谋,而后白于太后,则正‘日月相望’之时也。”(《义门读书记》卷四十六)这一合乎情理的推断,为我们理解这首诗的内涵提供了一把钥匙。

阮籍的父亲阮瑀,为“建安七子”之一,曾做过曹操的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当时军国书檄,多出其手。曹丕对他的文章很是称赞,曾说“元瑜(阮瑀字)书记翩翩,致足乐也”(《与吴质书》)。据此,阮籍和曹魏的关系当是很深的。司马氏觊觎曹魏政权,阮籍与他们始终保持着相当的距离,司马昭曾为其子司马炎求婚于他,而他竟一醉六十天,使对方无从开口,结果不了了之。阮籍身当魏晋易代之际,政局动荡,处境险恶,他为避祸全身,遂在诗中采取隐晦曲折的手法,抒发他的思想和感情。诗中的“蓬池”“大梁”,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大梁为战国时魏都,作者在《咏怀》诗中屡屡提及,如云“昔余游大梁……幽荒邈悠悠”(其二十九),“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其三十一),“梁东有芳草,一朝再三荣”(其七十五)。正如黄节所说的那样,“阮诗用‘梁’字皆借言魏”(《阮步兵咏怀诗注》其七十五),这里实隐寓着诗人难言的苦衷。他徘徊于蓬池之上,回望大梁,洪波汹涌,沧海横流,旷野荡荡,荒草茫茫,猛兽横驰奔突,禽鸟相随飞翔,北风凛冽,大地凝霜,阴邈密布,寒气逼人。九月、十月之交,自然环境似不至于这般恶劣,这显然不是写实。如此自然景象,实是险恶的政治局势的意象化。阴森苍凉秋景的夸张渲染,正是当时政治大动乱的形象概括。“朔风”“微霜”,隐喻司马氏的肆虐;“走兽”“飞鸟”,暗示势利小人的逢迎驰骛。这种艰难的处境,使诗人感到无可告语的深沉悲哀,而无耻小人趋炎附势、背主弃义的丑恶行径,使诗人感到极大的愤慨。但他宁愿憔悴终身,也不肯随俗浮沉,同流合污。所以沈约说:“‘岂惜终憔悴’,盖由不应憔悴而致憔悴,君子失其道也。小人计其功而通,君子道其常而塞,故致憔悴也。”(《文选》卷二十三《咏怀》诗注)这是苦闷的象征,愤慨的喷发,仁人志士抑郁情怀的曲折表露。在后来陶渊明的《述酒》和李太白的《古风十九首》一类政治抒情诗中,我们又看到了这种扑朔迷离的艺术境界的创造和开拓。

(张忠纲)

《咏怀·其十六》(徘徊蓬池上)原文赏析-阮籍古诗-魏晋诗歌

【诗人名片】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建安作家阮瑀之子。好学博览,尤慕老、庄。他反对名教,向往自然,旷达不拘礼俗。他对于新起的司马氏政权不愿合作,但不像嵇康那样坚决不仕,而是采取对司马氏虚与委蛇的态度,纵酒谈玄,不问世事,作消极的反抗。他在文学上受屈原的影响较多。《咏怀诗》八十余首,感慨很深,格调高浑,使他成为正始(魏齐王曹芳年号)时代(240—248)的最重要的诗人。

文章标题:《咏怀·其十六》(徘徊蓬池上)原文赏析-阮籍古诗-魏晋诗歌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9718.html

上一篇:《咏怀·其十五》(昔年十四五)原文赏析-阮籍古诗-魏晋诗歌

下一篇:《咏怀·其十七》(独坐空堂上)原文赏析-阮籍古诗-魏晋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