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歌

刘琨

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

左手弯繁弱 ,右手挥龙渊 。

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

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

系马长松下,发鞍高岳头。

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

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

浮云为我结,归鸟为我旋。

去家日已远,安知存与亡?

慷慨穷林中,抱膝独摧藏。

糜鹿游我前,猿猴戏我侧。

资粮既乏尽,薇蕨安可食?

揽辔命徒侣,吟啸绝岩中。

君子道微矣 ,夫子故有穷。

惟昔李骞期 ,寄在匈奴庭。

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

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

弃置勿重陈,重陈令心伤!

【注释】

1、广莫门:洛阳城门名。汉洛阳北面二门,东曰毂门,西曰门。魏、晋以后名毂门为广莫门。

2、丹水山:丹水发源处,即丹朱岭,在今山西高平北。丹水由此东南流经晋城入河南沁阳,南注沁河。

3、繁弱:古大弓名。

4、龙渊:古宝剑名。

5、飞轩:奔驰如飞的车子。

6、发鞍:言卸下马鞍。或疑当作“废鞍”,言息马。

7、泠泠:泉声。

8、谢:辞别。

9、摧藏:见《焦仲卿妻》诗注〔九八〕。作者《为并州刺史到壶关上表》云:“道险山峻,胡寇塞路,辄以少击众,冒险而进,顿伏艰危,辛苦备尝。”《晋书》本传说:“并土饥荒,……琨募得千余人,转斗至晋阳,府寺焚毁,僵尸蔽地,其有存者,饥羸无复人色。荆棘成林,豺狼满道。”所以这诗的中幅有愁苦饥饿的叙写。

10、微:不被重视。

11、夫子:指孔丘。故:一作“固”。

12、李:指李陵。骞期:是说出征过期不还。骞,与“愆”通。

13、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李陵在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率步卒五千人出塞,和匈奴主力军遭遇,战败降敌,武帝诛其全家。司马迁说李陵“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又说李陵降匈奴是为了“欲得当以报汉也”(见《汉书·李广苏建传》)。这诗“忠信”两句本此。

《扶风歌》原文赏析-刘琨古诗-魏晋诗歌

【鉴赏】

集作《扶风歌九首》,今存一首,以两韵为一首。《乐府诗集》载此诗,每四句一解,凡九解。本篇是刘琨任并州刺史时所作,其时在永嘉(晋怀帝年号)元年(307)九月末。诗中叙述从洛阳出发赴任与沿途的经历和感触。这时北中国已为匈奴、羯、氐等民族所统治。刘琨带着一千人,辗转战斗,才到达晋阳(今山西太原)。

这首慷慨激昂的悲歌,作于永嘉元年(307)诗人赴任并州之时。它以抒情的笔调,真实地记叙了作者赴任途中的见闻,抒写了自己伤时感乱的爱国情思,表达了他对朝政腐败的忧虑。全诗“气猛神王,意概不凡”,它不仅生动地记叙了作者为保卫晋室而转战并州的苦难经历,而且还相当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西晋诗坛上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杰作之一。

诗的开头八句,写作者离开洛阳时的心情。“朝发广莫门”四句,写作者出发到并州去的时间、路线和沿途浴血奋战的情形,表现了作者威武雄壮的英雄气概。其中“暮宿丹水山”一句,又为下文设下伏笔。“顾瞻望宫阙”四句,写作者在行军途中,坐在飞一般的车子里不住地回头瞻望宫阙,以致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痛苦,不觉据鞍长叹,泪涌如泉,充分表现了他离开洛阳时那种依依难舍、忧心如焚的心情。这八句是总写,为全诗定下了为保卫晋室而战的爱国主义的基调。从“系马长松下”到“薇蕨安可食”写沿途见闻,主要是通过两次宿营来写的。“系马长松下”八句,承“暮宿丹水山”而发,写丹水山露宿的情形,重点在于写社会的破败、环境的凄苦。由于战争连年不断,人口大批流散,鸡犬之声皆无,所能听到的只有烈烈的悲风和泠泠涧水发出的凄厉的声音。短短几句,便把当时“千里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荒凉景象写出来了。“去家日已远”八句,写“穷林”夜宿,重点在于写军队生活的困苦、资粮的匮乏。诗中这些描写,固然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疾苦,表现出他对时局的关切,但更主要的还是以环境的艰苦和生活的困难,衬托他百折不挠的报国的壮志。从“揽辔命徒侣”到末尾,写他报国的决心和疑虑。生活是困难的,但作者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以“君子故穷”激励部下去战胜困难,勇敢战斗。“揽辔”四句,写他手挽马缰,命令部下在绝岩中高歌前进。在这里,他以《论语·卫灵公》“夫子在陈绝粮”但穷而不滥的故实勉励部下,同时也用以自勉,说明不论资粮如何“乏尽”,他仍然要像孔子那样坚持下去。“惟昔”四句,写他抚今追昔,对朝政黑暗腐朽表示忧虑。这四句是说过去李陵远征匈奴,过期未能归来,寄身在匈奴那里,并不是有心背叛,而是战败而降,“欲得其当而报于汉”,究其用心,还是忠于汉朝的,可是汉武帝不察真伪,反而治了他的罪。作者在这儿说的虽然是历史上的往事,但他绝不是单纯的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托古讽今,表示自己对抗敌前途的忧虑,用意是很明显的。最后四句是说,“我”想唱完《扶风歌》这组慷慨激昂的悲歌,可是它太悲哀、太深沉了,一听到它就令人“心伤”,还是不再去唱它吧!以旷达的言辞消释了自己无可奈何的哀愁,沉郁顿挫,是很动人的。

这是一篇叙事诗,除末尾几句以外,主要是叙述自己离开洛阳时的心情和赴任途中的见闻,但抒情意味却很浓,这主要是因为作者把叙事和抒情结合起来了。比较突出的是作者采用了边叙事边抒情的方法,用直接抒情的句子抒发自己的感情。比如“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和“弃置勿重陈,重陈令心伤”等,作者直抒胸臆,流露出依恋、难过而又无可奈何的感情。与此同时,作者还采用借景抒情的方式,间接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如“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浮云为我结,归鸟为我旋”以及“麋鹿游我前,猿猴戏我侧”等,表面上是写天的萧瑟、山林的荒凉,实际上这些景物都染上了浓厚的愁苦色彩,烘托出作者远离朝廷行军作战的凄苦心情,做到了寓情于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的风格清拔悲壮。刘琨是爱国英雄,赋诗自有英雄气象。早年他就以澄清天下为己任,中年以后,他毅然投身卫国战争,多次上表陈述救国决心。而今出征,生死荣辱,尚难预卜,因而诗中不能不笼罩上一层英雄失路的悲哀之雾;但作者在困难面前还是坚强的,他那颗炽烈的心是永远向着祖国的。“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以及“揽辔命徒侣,吟啸绝岩中。君子道微矣,夫子故有穷”,这些掷地有声的诗句,充分体现了他“厉鬼不能夺其正,利剑不能折其刚”的豪情壮志。正是这种豪迈的情怀和英雄失路的悲哀的统一,成就了他清拔悲壮、刚健清新的诗风。

此诗的语言朴素简练。西晋时期,诗歌创作逐渐偏离了“建安风骨”,追求辞藻华美,走上了形式主义的道路。而刘琨在自己的创作中,却能继承“建安风骨”,用“去家日已远”之类朴素的语言,直抒胸臆,反映现实生活,这在西晋诗坛上是极其可贵的。当然,刘琨诗歌语言的优点不仅在于朴素自然,还在于非常凝练,富有表现力。比如用“弯”和“挥”写他一手张弓,一手舞剑,不仅说明他手执武器,还说明了他手执武器的形态和激烈战斗的情况,形象鲜明而又具体。又如“寄在匈奴庭”的“寄”字,也用得很有分寸。他使用这个字,一方面说明李陵身陷匈奴,在于兵败被俘,而不是有意降敌;同时又暗示出李陵“身在曹营心在汉”,等待时机为国尽忠,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此外,诗人还运用了大量的对偶句,而这些对偶句又和叙述句交错使用,叙事抒情,使得行文流丽婉转而不呆滞,富有音律美。

(薛祥生)

《扶风歌》原文赏析-刘琨古诗-魏晋诗歌

【诗人名片】

刘琨(271—318),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东北)人。他不仅是诗人,而且是爱国志士。他从晋怀帝永嘉初年就在并州做刺史,愍帝建兴二年(224)加大将军,都督并州,累官司空并都督并、幽、蓟三州军事,屡次和刘聪、石勒作战。晋室南渡,他是劝元帝在江东立国的人物之一。这时他与段匹合作,谋讨石勒。惜合作未久就被段匹杀害。刘琨的诗文被当时的人所推许,诗篇流传不多,仅有三首。虽然只有三首,却以“清刚”的风格和慷慨悲歌的内容在晋诗中显出非常鲜明的特色。

文章标题:《扶风歌》原文赏析-刘琨古诗-魏晋诗歌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9751.html

上一篇:《惠帝元康中京洛童谣·其一》(南风起兮吹白沙)原文赏析-魏晋诗歌

下一篇:《答卢谌·其一》(厄运初遘)原文赏析-刘琨古诗-魏晋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