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其七》(河畔草未黄)原文赏析-鲍照古诗-南北朝诗歌

首页 > 名篇赏析 > 时间:2022-06-23 05:09 来源:李白古诗网 作者:鲍照

拟古(其七)

鲍 照

河畔草未黄,胡雁已矫翼。

蛩挟户吟,寒妇成夜织。

去岁征人还,流传旧相识。

闻君上陇时,东望久叹息。

宿昔改衣带,旦暮异容色。

念此忧如何,夜长忧更多。

明镜尘匣中,宝瑟生网罗。

《拟古·其七》(河畔草未黄)原文赏析-鲍照古诗-南北朝诗歌

【鉴赏】

鲍照《拟古》诗八首,虽然组合在一起,可是考其内容,并非主题、题材上有共同联系的组诗,也非成于一时一地。其中从历史人物到社会现实,从写他人之事到抒自己之情,反映的面较广。此是第七首,写闺中思妇对征人的怀念,情辞恳切,哀婉动人。

钟嵘在《诗品》中指出,鲍诗“险俗”,这首正体现了这一特色。全诗构思峭拔峻逸,又明白晓畅,有同于传统的思夫诗的情怀,又有其独到之处。

诗起笔于秋景,为思妇设置了一个与情谐洽的环境。河畔的青草虽已老劲但尚未枯黄,而西风中的大雁已开始展翅南翔,门旁的秋蛩已鸣奏起凄清的乐曲。草、雁、虫的物候,无不显示了秋天的来临。秋风起,寒气至,即将岁暮,正是撩人思亲的节令,“自来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胡雁南归,征人不回,秋虫唧唧,叹息声声,诗一开始即笼之以令人伤怀动情的气氛。

诗当中七句具体叙写思妇的内心活动。她夜织不息,但不闻机杼声,唯闻秋蛩吟、女叹息。她怀念着征人,去年从边境回来的人说,她的丈夫在边关陇上,伫立东望,叹息不已,这就使两地相思一线牵,怎不叫她愁肠百结,忧心如焚!

诗人写思妇心之哀、愁之惨,不从正面着笔,而由侧面落墨。朝夕之间衣带就宽了,旦暮之际容颜就变了,人瘦损,面憔悴,她无心修饰,心灰意冷,“明镜尘匣中,宝瑟生网罗”。俗云“女为悦己者容”,正因为一心思念着丈夫,不事修饰,也无心取乐。她的情态越是慵懒,说明心思越是专一,爱情越是忠贞。《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早已就开了先河。魏人徐幹《室思》:“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情诗》:“君行殊不返,我饰为谁荣。”晋乐府《清商曲辞·攀杨枝》:“自从别君来,不复著绫罗。画眉不注口,施朱当奈何。”刘孝武帝《拟徐幹》:“自君之出矣,金翠暗无精。思君如日月,回还昼夜生。”鲍令晖《题书后寄行人》:“自君之出矣,临轩不解颜。砧忤夜不发,高门昼常关。”以及后世唐代雍裕之《自君之出矣》:“自君之出矣,宝镜为谁明?”相传唐代郎大家宋氏的《长相思》也写道:“长相思,久离别。关山阻,风烟绝。台上镜文销,袖中书字灭。不见君形影,何曾有欢悦。”太原女子的《寄欧阳瞻》则变化方式,意念实一:“自从别后减容光,半是思郎半恨郎。欲识旧来云髻样,为奴开取金缕箱。”鲍照《拟古》中说明镜置于尘匣中,明镜置匣中,正是“明镜暗不治”,而况已成“尘匣”,则更是久不治了,宝瑟上也生了网罗,蛛网蒙络,常不弹弄之意自明。闺中之人的相思之情可谓深矣。

思亲念夫是古代习见题材,而本诗从侧面写织妇的形消神伤,由外入内,由形写神,情挚语真,因而感人至深。

(徐应佩 周溶泉)

《拟古·其七》(河畔草未黄)原文赏析-鲍照古诗-南北朝诗歌

【诗人名片】

鲍照(约415—470),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人。家世贫贱。临川王义庆任命他为国侍郎,宋文帝迁为中书舍人。后临海王子顼镇荆州,鲍照为前军参军。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鲍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练,词采华丽。常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在刘宋一代的诗人中最为特出。七言诗到他手里有显著的发展,对于唐代作家颇有影响。

文章标题:《拟古·其七》(河畔草未黄)原文赏析-鲍照古诗-南北朝诗歌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9851.html

上一篇:《拟古·其六》(束薪幽篁里)原文赏析-鲍照古诗-南北朝诗歌

下一篇:《绍古辞·其一》(桔生湘水侧)原文赏析-鲍照古诗-南北朝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