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阮公·其六》(若木出海外)原文赏析-江淹古诗-南北朝诗歌

首页 > 名篇赏析 > 时间:2022-06-23 07:09 来源:李白古诗网 作者:江淹

效阮公(其六)

江 淹

若木出海外,本自丹水阴。

群帝共上下,鸾鸟相追寻。

千龄犹旦夕,万世更浮沉。

岂与异乡士,瑜瑕论浅深!

【注释】

1、若木:神话传说中的神木。明周祈《名义考》引《山海经》:“灰野之山,有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日所入处。”

2、丹水:神话传说中的水名。《山海经·南山经》:“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诲。”水南为阴。

3、此句言诸神借若木上下九天。

4、以上二句言若木长寿。

5、异乡士:指景素左右的小人。

《效阮公·其六》(若木出海外)原文赏析-江淹古诗-南北朝诗歌

【鉴赏】

本篇原列《效古十五首》的第六首,以若木的超凡绝俗比喻志气高尚、眼光远大的人不轻听世俗小人的言语。

江淹的诗素以拟古著称,钟嵘《诗品》说他“善于模拟”。拟古是两晋南北朝诗歌创作的一种风气。模仿、学习往古优秀之作的艺术风格与表现手法,以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同时也借以抒写自己的情怀,这在当时原也无可厚非。《效古》十五首,就是模拟阮籍《咏怀》八十二首的。阮籍生当三国魏正始年间,政治极其险恶,“有识之士,多难自保”。因此,他的作品常常采用比兴的手法,把自己不可明言的忧惧、愤懑、牢骚、感慨等复杂心情,借助于感性具体的艺术形象,曲折隐晦地暗示出来,形成“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诗品》)的托意遥深的风格。江淹写《效古》时的心情,与阮籍多少有些相似之处。当时他正在建平王刘景素手下任镇军参军,看到刘景素日夜与心腹密谋反叛,知“祸机将发”,意欲劝阻。这种心情,当然也是不可明言的,便模拟《咏怀》的表现手法,写了这十五首诗献上。于是,《效古》也便获得了类似于《咏怀》那样的艺术风格。这从“若木出海外”之例,可以窥见一斑。

言在此而意寄于彼,是比兴的基本特征。这首诗从字面看来是写若木,其实都是暗示与影射刘景素的。诗中若木的形象,是刘景素的化身。首二句暗示刘景素出身之贵。若木,这神奇的大树,据说是出自丹水之滨,而丹水又是源于“其上多金玉”的丹穴之山的;它又植根于太阳过往的地方,而太阳向来是“人主”的象征。刘景素,则是锦衣玉食的皇亲国戚。三、四句暗示刘景素地位之重。“群帝共上下,鸾鸟相追寻”,群仙上下九天要借助于这高耸入云的大树,“择木而栖”的鸾凤也常常飞集在它的枝干上歌唱。刘景素则据于政治上的要路,那些热衷仕途的人们也不免要来巴结逢迎,攀龙附凤。五、六句暗示刘景素的福泽之久。他作为“金枝玉叶”,将会得到“人主”的庇荫,世世代代永享荣华富贵,正如那历万世而不衰的若木一样。最后两句则是直接议论,奉劝刘景素“贵人自重”,好自为之,不可听信小人之言,心存侥幸,铤而走险。

这是一首讽谏诗。讽谏诗要投合被谏者的心理,方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此诗借对若木的夸张描绘,极力夸耀刘景素令人炫目的权势与富贵,以劝说他不要把这一切毁于一旦,这正是有意迎合那种自高自大的皇室贵族的虚荣骄横的心理。当然,对于刘景素来说,书生的一纸空言哪里能遏制住他的野心!江淹不仅没有达到谏止的目的,自己却因而被贬到穷乡僻壤。但他的这些讽谏的诗篇却流传下来,令我们读后有“言已尽而意有余”之感,确有《咏怀》诗之风。不过,模拟越像,就越无个人的风格,这是江淹所有的拟古诗的根本弊端。

(萧华荣)

《效阮公·其六》(若木出海外)原文赏析-江淹古诗-南北朝诗歌

【诗人名片】

江淹(444—505),字文通,济阳考城县(今河南兰考)人。出身孤寒,沉静好学,慕司马相如、梁鸿的为人。仕宋历齐入梁为散骑常侍,迁金紫光禄大夫。江诗幽深奇丽处,在宋、齐诗人中和鲍照较相近。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效阮公·其六》(若木出海外)原文赏析-江淹古诗-南北朝诗歌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9902.html

上一篇:《效古·其一》(岁暮怀感伤)原文赏析-江淹古诗-南北朝诗歌

下一篇:《光华殿侍宴赋竞病韵诗》原文赏析-曹景宗古诗-南北朝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