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郡传舍哭范仆射

任 昉

平生礼数绝,式瞻在国桢。

一朝万化尽,犹我故人情。

待时属兴运,王佐俟民英。

结欢三十载,生死一交情。

携手遁衰孽,接景事休明。

运阻衡言革,时泰玉阶平。

濬冲得茂彦,夫子值狂生。

伊人有泾渭,非余扬浊清。

将乖不忍别,欲以遣离情。

不忍一辰意,千龄万恨生。

已矣平生事,咏歌盈箧笥。

兼复相嘲谑,常与虚舟值。

何时见范侯,还叙平生意?

与子别几辰,经涂不盈旬。

弗睹朱颜改,徒想平生人。

宁知安歌日,非君撤瑟晨?

已矣余何叹,辍舂哀国均!

《出郡传舍哭范仆射》原文赏析-任昉古诗-南北朝诗歌

【鉴赏】

这是任昉为他的好友范云所写的一首悼亡诗。任昉和范云是老朋友,早在南齐武帝永明年间,他们就和梁武帝萧衍等人共同聚集在竟陵王萧子良的周围,经常出入于鸡笼山西邸,讲诗论文,友情甚笃。后来,他们又一同辅佐萧衍灭齐建梁,出生入死。萧衍起事后,任昉为骠骑记室参军,范云留参帷幕,拜黄门侍郎。萧衍建梁即位后,任昉拜黄门侍郎,迁吏部郎中,掌著作;范云为散骑常侍,吏部尚书,领太子中庶子。天监二年(503)正月,范云为尚书右仆射,仍领吏部。不久,任昉出为义兴太守。是年五月丁巳(初六日)范云病卒,任昉于义兴闻讣,悲伤不已,故作此诗以悼念老友。

全诗共三十四句,可分为三章。从开始至“千龄万恨生”为第一章;从“已矣平生事”至“还叙平生意”为第二章:从“与子别几辰”至末为第三章。三章之间,诗语的多寡很不平衡,叙写的思想内容也各有侧重,但都以“哭”字通贯诗意,真实地表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在讲究声律对仗、重视藻饰事典的“永明体”诗风弥漫诗坛的情况下,这首五言体古诗,确是一篇情笃意切、感人肺腑的佳作。

在第一章里,诗人以二十句较长的篇幅叙平生、忆往事,哭中有诉,集中而沉痛地表述了他们之间的交往和友情。诗篇的开头两句:“平生礼数绝,式瞻在国桢。”意思是说:我平素与外人交往很少,但对范云这样的国家栋梁却一直是仰望、崇敬的。这里,诗人首先强调范云是国家的栋梁。范云死时才五十三岁,对这样人物的过早离世,从国家来说,是极令人哀伤、惋惜的。但诗人不从这个角度抒发,而却从私人之间的友情上着笔,明确地说:“一朝万化尽,犹我故人情。”意思是说他虽然死去了,但我们老朋友之间的友情却是永存的。下面的诗句,就是紧承“故人情”加以生发而集中抒写他们“结欢三十载”中种种生死如一的交往、共事和友情的。早在南齐永明年间,他们就聚集在竟陵王萧子良的周围,意气风发,希望为国家做一番事业。萧子良本人,博通经史,历任重职,又重视广招人才,在齐武帝长子萧长懋早死的情况下,如果由他来继承其父萧赜的帝位,南齐的政治是会有所发展的,他们也确是能够做出一番事业的。可是,齐武帝于永明十一年(493)病死后,却由年幼的太孙萧昭业即位(郁林王),大权旁落在野心家萧鸾(即后来的齐明帝)手里。萧鸾不久杀死了昭业,立昭业之弟昭文为帝(海陵王),不久又杀昭文而自立。在这宗室内部残杀、争夺的复杂矛盾中,萧子良始终处于嫌疑、忧惧的状态,不久也就病死了。诗中所说“待时属兴运,王佐俟民英”,正是指的这种政治背景。他们等待时机,注视兴旺时运的到来;他们辅佐君王,等待人间英才的出现。可是齐明帝在位五年,残杀更为惨重。齐高帝萧道成的十九个儿子,齐武帝萧赜的二十三个儿子,除高帝次子萧嶷一支留有后人外,都被他全部杀光了。永泰元年(498),齐明帝病死、其子萧宝卷继位(东昏侯)后,情况更为严重,江南大地几乎到处都燃烧在争夺、残杀的混战中。这时,任昉、范云他们“竟陵八友”之一的萧衍,乘机起事反齐,终于在中兴二年(502)年初,取得了灭齐的彻底胜利,建立了梁王朝。起事中和建梁后,任昉和范云都给萧衍以极大的支持,也得到了萧衍的信任和重用。诗中所说“携手遁衰孽,接景事休明”,就是指的这一段经历。衰孽,即指东昏侯。他们不满东昏侯的黑暗统治,表面上说是逃避(“遁”),实际是和萧衍携手反齐,并肩战斗。休明,指梁武帝萧衍。任昉和范云都是接连为之事奉、为之效力、为之尽职辅佐的。“运阻衡言革”,在时运不济、气数阻隔之时,亦即在南齐的统治下,即使是常言、常理,也得被迫改变;“时泰玉阶平”,在社会安定、国家太平之时,亦即在梁武帝的管理下,政治一片清明,他们之间更可欣然交往了。由此可见,以上八句是写他们之间政治态度、斗争方向的一致。正是在这样重大的政治斗争中,他们才结下了生死之交,建立了真挚的友情。这就是“故人情”之中的重要内容。

萧衍称帝后,他们共同辅佐,同朝共事,当然相互间是友爱相助的。特别是范云就任吏部尚书之后,任昉为吏部郎中,就是他的副手,这在他们一生交往中,也是值得特别回忆的。所以诗人连用了“濬冲得茂彦”以下四句来叙述他们在一起供职时友爱配合的情景。濬冲是西晋王戎的字,他在担任选官时,江李重字茂曾,洁身傲俗;汝南李毅字茂彦,学识精深,王戎都能量才任用,委以要职。诗人在这里借用这一事典,喻“夫子值狂生”,来叙写范云对他的任用。下面两句,“伊人有泾渭,非余扬浊清”,更进一步赞扬范云供职吏部尚书时,在甄选官吏、综核人物、品评是非等方面,都是曲直在胸、泾渭分明的,并谦逊地表示不是自己显示了清浊而宣扬范云功德的。可见,诗人对他的任职才能和为人品德,都是极为尊敬的,他们正副之间也是密切配合、友好相处的。可是,正当他们协调供职之际,天监二年夏初,诗人被任命为义兴太守,必须离京赴任了,因而“将乖不忍别”以下四句,就又集中叙写了这次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将乖不忍别”,将要离别时,又恋恋不忍离开;“欲以遣离情”,想用留恋徘徊的一点点时间,来排遣双方的离绪别情。特别令诗人感伤的是,这次离别,竟成了他们之间的永别。从下面“与子别几辰,经涂不盈旬”来看,大概他刚到义兴不久,范云就病逝了。所以诗人更为悲痛地说:“不忍一辰意”,暂短的离情别绪尚不能忍受、排遣,那么“一朝万化尽”,就更是“千龄万恨生”了。由此可见,以上八句写了他们近期的友好相处和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而且写得更为具体、真挚和感人。这,也是“故人情”中的重要内容。

如果说本诗第一章是诗人有哭有诉地叙平生、忆友情的话,那么第二章短短六句,就集中突现了范云在诗歌写作上的成就和与人相处中的品德。本章一开始,诗人就哀伤、感叹地说:“已矣平生事,歌咏盈箧笥。”范云的一生,算是了结了,但他那大量的优秀诗文,却长留在人间。他是南朝齐梁时期著名的作家之一,工诗善文,著述甚多,至今还流传下来诗歌四十多篇。“盈箧笥”,不仅指他的诗多,也指他的诗好。“兼复相嘲谑,常与虚舟值”,再加上他平时与朋友们戏谑、酬唱时心胸开阔、涵养超群、具有大家的风范,就更值得人们去怀念追思了。“与虚舟值”这一典故见于《庄子·山木》,原意是喻人生要不以物累,虚已游世,守道无为。诗人脱化其意,用来比喻范云的为人胸怀宽阔,遇事虚己超脱,具有长者的风度。诗人回想这些,心情更加悲痛,因而呼喊似地说:“何时见范侯,还叙平生意?”明知不能再见,而呼喊何时再见;明知不得再叙情意,而希望再叙情意,正是极度哀伤的表现。

第三章,又写范云病逝的突然,出乎意料,所以闻信更为悲痛。“与子别几辰,经涂不盈旬”,看来范云是在任昉离开后不几天就突然而死的。因而,“弗睹朱颜改”,没有看到范云的病相面色;“徒想平生人”,心目中就只有范云平时的音容笑貌在浮现着。诗人接到噩耗,还有些疑真疑假,推想回忆,正是在自己离情别绪尚未平息之时,好友就永离人世了。“宁知安歌日,非君撤瑟晨?”哪里知道正当我安歌自慰、以平思绪的时期,就不是老友病死的时刻呢?这是一个反问句,正表明诗人悲中思悲,更难忍受。但最后两句,诗人却故意将自己的悲痛撇开,另辟出新的意境:“已矣余何叹,辍舂哀国均。”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五羖大夫(百里傒)死时,“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杵为舂米时用的棒槌,相是送杵、助杵的歌声)”。现在,“辍舂哀国均”,全国人民都停止劳作,对这位国家重臣的逝世表示哀悼,所以“已矣余何叹”不是不悲叹,而是自己的悲伤和全国人民的哀悼统一了起来。死者可以瞑目告慰,哭者也可以告慰止哭了。徒起的两句,既显示出范云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其死对国家的关系之重大,也说明自己的悲哀并非全是为了友人之私情,从而把“哭”的意义提到了一定的高度。从写作方法上说,诗人用这样两句作结,与本诗开头“平生礼数绝,式瞻在国桢”两句前后照应了起来,使全诗浑然一体,更加突现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总之,这首“哭”诗,叙平生,诉友情,表哀思,有哭有诉,百感交集。诗语句句,饱和着诗人的悲痛;诗句行行,凝聚着两人的深情厚谊。由于两人交友久,阅历多,友情深,所以诗人信笔写来,无拘无束,几乎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字字意切,句句情真。感情之倾吐,结构之安排,酷似寡妇夜哭,不假宿构。因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既淋漓贯注,又波澜起伏。虽然某些诗句语意有些重复,布局有些紊乱,结构不够均衡,特别受了“永明体”诗风的影响,有些对偶略显雕滞,事典颇嫌生涩,但整个看来,情真语质,不矫揉造作,不藻饰浮靡,还是极为悱恻、哀伤而感人的。

(霍旭东 梁宗奎)

《出郡传舍哭范仆射》原文赏析-任昉古诗-南北朝诗歌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出郡传舍哭范仆射》原文赏析-任昉古诗-南北朝诗歌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9907.html

上一篇:《别萧谘议》原文赏析-任昉古诗-南北朝诗歌

下一篇:《旦发渔浦潭》原文赏析-丘迟古诗-南北朝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