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恽
汀洲采白蘋,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注释】
1、洞庭、潇湘:见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注〔一〕。这两句是说有客从洞庭回到诗中主人公所在之地,这个归客对她提起曾在潇湘遇见她的故人。
2、何:一作“久”。春花应晚:言春花又该到凋谢的时节,和首二句相应。应,一作“将”。以上二句是问归客之辞。
3、只:一作“且”,一作“空”。末二句是述归客的答辞。
【鉴赏】
《江南曲》是乐府古题,在《乐府诗集》中属《相和歌辞·相和曲》。古辞《江南》(“江南可采莲”)是汉代乐府诗中一首反映江南风光和劳动情趣的采莲歌,如《乐府解题》所云:“盖美芳晨丽景,嬉游得时。”与古辞不同,柳恽拟作的这首《江南曲》,抒写的则是一位江南女子对远方故人的思怨之情。
诗的开头,作者描绘了一幅这样的图景:一个暮春的傍晚,在江南水乡的河洲之上,花放蕊,诗中的女主人公在采摘着白色的花,她不时又抬起头来,盼望着远方的故人。这时,果真有人来了!然而,他不是女主人的所盼,而是来自洞庭的归客,于是她连忙向他打听故人的消息……蘋是一种水草,它开花放白的时候在暮春,所以首句的“白”字,不仅写颜色,也点明了季节。本诗的“采”,与《楚辞》中的采兰草、采杜若,《古诗十九首》中的采芙蓉一样,都有折芳草寄远人的含意。所谓“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九歌·湘夫人》);“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明白了这一层,既容易理解“汀洲采白”句实领全诗之意,也不难懂得“日落”的微妙之处,更预示着“春华复应晚”中的一片怨情。
三、四两联,是女主人公与归客的对话。她在得知归客曾在潇湘遇见故人的消息后,感情顿时便由开头的思念转变为埋怨:“那他为什么还不归来呢?眼看春花又将到了要凋谢的时节了。”一句“何不返”的问语,透露出女主人公的不满和哀怨,春花凋萎也暗含着美人迟暮的伤感。更何况还有那“复应晚”句中的“复”字告诉我们:故人何止一度未归,春光谁知几番又晚?读着这如怨如慕的诗句,有谁能不为女主人公的不幸而喟然长叹!洞庭“归客”是同情她的,他以这样的语句宽慰她:故人没说有什么新相识的乐事,只是说路途遥远,归家不易。明明是眷恋“新知乐”,却偏偏推说“行路远”。这两句答语在宽慰中带有谐谑,在怅惋中带有责难,语意含蓄,韵味深长。
柳恽自幼工诗,尤以写悲羁旅、怀远人的诗见长。这首《江南曲》,虽拟乐府古题,写的却是思妇怀远的新内容。作者以晓畅自然的语言、和谐的韵律、情趣活泼的形象,创造了一种既清新流丽,又含蕴深远的意境。在写法上又运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富有乐府遗韵、民歌气息。从艺术形式上说,这首诗五言八句,平仄对仗,已趋严谨,可看作是五言律体之滥觞。总之,这首诗文意俱佳,是当时一篇具有特色的言情佳作。王夫之评价说:“含吐曲直,流连辉映,足为千古风流之祖”(《古诗评选》卷一),并非过誉之言。
(何新文)
【诗人名片】
柳恽(465—511),字文畅,河东解(在今山西西南部)人,工诗,善尺牍。梁天监(502—518)初除长史,和沈约共定新律。曾两次为吴兴太守,为政清静。
文章标题:《江南曲》原文赏析-柳恽古诗-南北朝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