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四时歌·夏歌》(田蚕事已毕)原文赏析-南朝民歌古诗-南北朝诗歌

首页 > 名篇赏析 > 时间:2022-06-23 12:09 来源:李白古诗网 作者:南朝民歌

子夜四时歌(歌)

南朝民歌

田蚕事已毕,思妇犹苦身。

当暑理絺服,持寄与行人。

《子夜四时歌·夏歌》(田蚕事已毕)原文赏析-南朝民歌古诗-南北朝诗歌

【鉴赏】

南朝乐府民歌一般认为产生于城市,反映的是市民生活。中国科学院文学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说:“南朝乐府搜集民歌只限于少数城市,而不及广大农村,所以那些民歌里很少泥土气。”这只能说明一般,而不能概括全部。这首诗可以肯定说是一首地道的反映农村生活的民歌。诗一开始就点出“田蚕事已毕”,这种田养蚕的活儿就是农村活儿。

这首诗风格朴质而又充满着生活气息,保持着《诗经·国风》和汉乐府民歌的风格特点。诗歌用朴实的语言写出了一位农村妇女对外出的丈夫的深沉而朴实的思念之情。“田蚕事已毕”,种田养蚕的活儿都干完了。“一年之计在于。”春耕大忙季节,农民是够辛苦的了。现在春去夏来,农事已毕,该是农民稍事休息的时候了,但这位农妇还是快活不起来。为什么?“思妇”这个具有定型指意的意象就指明了她的特殊处境。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思妇与征人获得了定型指意,专指行役在外的丈夫与留在家中的妻子。诗人唱出她是“思妇”,说明丈夫外出,她孤苦伶仃。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忙碌之时往往会忘记一切,而一旦松弛下来,新愁旧恨都会涌上心头。诗人在“田蚕事已毕”之后,想起了丈夫,感到非常痛苦,就唱出了“思妇犹苦身”。这个“苦”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心头的思念之苦。丈夫在外,饥寒冷暖,三病两痛,都使她牵肠挂肚,她怎不心焦呢?一是身体的苦。春去夏来,天气转热,她挂念着丈夫的夏衣,要冒暑为她缝制。这个“苦”字就成为向下联的过渡。

“当暑理絺服,持寄与行人。”她冒着酷暑,为“行人”缝制夏衣,而且是细葛布的质地。这一针针,一线线,寄托着她对行人多么真挚的爱情和挂念啊!这是一个简单的细节,但它深刻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的一片苦情。有了这一细节,前面那概括的描写也具体而鲜明了。美感总是离不开具体生动的感性形象。这种感性形象越生动,越鲜明,就越能唤起读者的美感。而这种感性形象的塑造离不开生动的细节描写。善于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细节,用朴质的语言描写出来以塑造形象,表达感情,这是《诗经·国风》和汉乐府民歌的特点。这首民歌就正是继承了它们的这一艺术特点。

这首民歌的价值还不止此。这位思妇既在种田养蚕,她的“行人”当然也是一位农夫。农民是安土重迁的。他为什么外出呢?可能是被抽调去为官府当差或戍守。徭役是古代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一种超经济剥削。农民徭役负担沉重,年轻男子多长期在外奔走而不得与家人团聚,征夫思妇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所以这首诗不单是一首爱情诗,而且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它在控诉当时的统治者加在劳动人民头上的沉重的徭役负担,正是这种徭役负担破坏了劳动人民和平幸福的家庭生活,给劳动人民带来无穷的苦痛。这与《诗经·国风》、汉乐府民歌也是一脉相承的。只是这个主题在南朝民歌中比较少见罢了。

(叶幼明)

《子夜四时歌·夏歌》(田蚕事已毕)原文赏析-南朝民歌古诗-南北朝诗歌

文章标题:《子夜四时歌·夏歌》(田蚕事已毕)原文赏析-南朝民歌古诗-南北朝诗歌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9991.html

上一篇:《子夜四时歌·春歌》(自从别欢后)原文赏析-南朝民歌古诗-南北朝诗歌

下一篇:《子夜四时歌·秋歌》(秋风入窗里)原文赏析-南朝民歌古诗-南北朝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