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斋独坐赠薛内史

杨 素

其一

居山四望阻,风云竟朝夕。

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

日出远岫明,鸟散空林寂。

兰庭动幽气,竹室生虚白。

落花入户飞,细草当阶积。

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

日暮山之幽,临风望羽客。

其二

岩壑澄清景,景清岩壑深。

白云飞暮色,渌水激清音。

涧户散余彩,山窗凝宿阴。

花草共荣映,树石相陵临。

独坐对陈榻,无客有鸣琴。

寂寂幽山里,谁知无闷心。

《山斋独坐赠薛内史》原文赏析-杨素古诗-隋朝诗歌

【鉴赏】

明人杨慎《升庵诗话》卷十称赞杨素“以五言诗七百字赠播州刺史薛道衡,词气颖拔,风韵秀出,为一盛作”,固为知言,然观此二诗尤可见其诗气之健,风韵之秀,且意境玄妙,更在众制之上。

第一首诗,作者写居山之情景,并通过对“山斋”景致的刻画,于幽静之中寓飞动之势。开篇,从四围群山阻隔山斋主人视野落笔,写出深山幽居的环境;而仰观天际,又是朝朝暮暮,风云依旧,一种惆怅之情从一“竟”字宣泄而出,不可阻扼。也正是这种不能被群山阻隔、风云遮蔽的飞动意绪,使诗人驱笔骋思,尽其所睹,畅发情怀。以下即极写景致。山斋近景是古树横生深溪之上,幽石卧身空岩之中,以“横”字见古树之粗犷,以“卧”字见幽石之静谧,出语拙重,实中有虚。山斋远景是远岫沐浴于初日之光,空林沉寂于鸟归之后,此二句既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之妙,又以“明”“寂”对比,用色彩和情感的距离托出诗人心境。山斋内景是“兰庭动幽气,竹室生虚白”,虚实相间,心物相映,清幽之景出以清淡之语,且以“动”“生”二字点化,尤给人如入其境之感。在对山斋景致尽情描摹之后,又转笔山斋主人,桂酒虽美,却徒然盈樽,因故人不在席间,无由起兴,而怀彼远人,情色黯然。结句“日暮山之幽,临风望羽客”,是景物描写的升华,也是诗人心绪缠织于万般愁闲中而寄意仙人仙境的解脱。这幅诗人在落暮山幽之时临风想象的绝妙图画与开篇“居山四望阻”之“望”遥接起来,喻示了诗人在现实中被阻隔的理想在想象中得到实现。而从近景到远景再转入内景、自身、心境的回环线索,正构成这首诗既情感充盈,又丝丝入扣的艺术特色。

如果说第一首诗是诗人通过“山斋”所见静景的刻画的发挥想象,那么,第二首诗则更多的是对山斋外景的动态描绘以挖掘其内心的苦闷。

第二首开篇,“岩壑澄清景,景清岩壑深”两句,以顶真格修辞手法起笔,使岩壑澄清的景观在回环往复的观照中跌宕生趣。诗人于此澄清景氛之中,仰观则见白云飞荡于苍茫暮色,俯身则聆绿水激发出美妙清音。“白云”与“暮色”对应互成,给人以寥廓粗犷之思;“绿水”与“清音”对应互成,又给人以深沉清婉之趣。如此一大一小,一粗一细,艺术地展示了于平淡中见神奇的自然美。“涧户散余彩,山窗凝宿阴”,两句皆写夕阳落暮之景,而各具匠心,一“散”一“凝”,一“彩”一“阴”,又以自然景观的鲜明比照借以抒发诗人流连胜景、叹息年华的迷惘愁绪。“花草”句描花草摇曳之倩影,“树石”句状树石凌空之纬势。“独坐对陈榻,无客有鸣琴”二句,从外景的观赏收笔于诗人之内心,前句是诗人以东汉名臣陈蕃自比,然冠以“独坐”二字,则化为徒有陈榻而无徐穉之客的慨叹;后句用《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之典,更添徒有伯牙之琴而无钟子期之客的感伤。诗以“寂寂幽山里,谁知无闷心”作结,“寂寂”极状山居之“幽”,而“无闷心”三字通过“谁知”之疑问,逗引而倍增哀怨之情。

沈德潜《古诗源》评杨素诗“清思健笔,词气苍然”,益得其真。章太炎《国学讲演录》云“隋杨素,武人也,又为奸雄,然诗极好,时一般诗人太清淡,而杨则气势雄壮,不加雕琢,便觉为佳矣”,此语既道出杨素诗之价值,又揭示了杨素诗中内蕴的雄张之气。这种既清又雄的特点,在这两首“山斋独坐”诗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许 总 许 结)

《山斋独坐赠薛内史》原文赏析-杨素古诗-隋朝诗歌

文章标题:《山斋独坐赠薛内史》原文赏析-杨素古诗-隋朝诗歌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20037.html

上一篇:《出塞·其二》(汉虏未和亲)原文赏析-杨素古诗-隋朝诗歌

下一篇:《赠薛播州·其十》(北风吹故林)原文赏析-杨素古诗-隋朝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