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听弹琴》古诗翻译赏析-刘长卿作品

【诗人名片】

刘长卿(约709~785),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少年时期在嵩阳读书,开元年间(733)中进士。肃宗至德年间先后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之职,后因事贬官,降为岭南南巴尉。数年后返回,旅居于吴越。代宗大历年间,由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遭人诬陷,被贬为睦州司马。德宗时,官任随州刺史,时值叛军李希烈攻打随州,刘长卿弃城出逃,再次游历于吴越,死于贞元六年之前。虽与杜甫处同一时代,但刘长卿的创作集中于中唐时期。

【注释】

①泠泠:琴声清幽。

【译文1】

七弦琴声,多么清幽,静静听,静静听声响,如同风吹松林。我格外喜爱,那悠美的古调,可如今,已没有几人,喜欢弹奏。

【译文2】

七弦琴奏出曲调悠扬起伏,静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我虽然很喜爱这古时曲调,可惜现今的人们多已不弹。

《听弹琴》古诗翻译赏析-刘长卿作品

【赏析1】

刘长卿这首诗,题为《弹琴》,内容则是抒发自己的感慨。诗人在诗中慨叹古调冷落,借喻世人趋时随俗,而自己则寂寞无援。

【赏析2】

这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诗,诗人通过慨叹古调受冷遇,不为世人看重,以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舒解世少知音的遗憾。这首诗另题为“弹琴”,在《刘随州集》中题作“听弹琴”。

因古琴有七根弦,“七弦”就成为琴的代称,首句点明了所咏的意象。“泠泠”原用于形容山泉击石所发出的清越响声,此处用以描摹琴音,清越之外有一种澄明清澈之感,古时上品的琴音用高山流水来形容,可见古调之超俗清逸。松为高洁品性的象征,古来多有隐者士人于山间卧听松声。“松声”相较于“泠泠”的水声,少一分婉转圆润,多几分凄清肃杀,若是“松涛”则更雄浑豪迈了。以“静听”连缀声调清越、骨气清健的古乐,描摹出听者的专注,此外,“静”也暗含了孤独之意。琴曲中,有曲调名为《风入松》,或为双关,语义高妙。

以头两句描摹音调为基础,后两句转入抒发情感。因汉魏六朝多战乱,民族融合,胡乐渐兴,仅南方清乐尚用琴瑟。至唐,音乐变革,“燕乐”变为主流,主曲演奏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胡乐是更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它有民歌的纯真热烈,又不乏绮丽悠扬,因此受到民众欢迎。如松风的古乐虽美妙,而今却只是“古调”了。“虽自爱”表现出诗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与遗憾,“多不弹”则确证了古调广泛意义上的衰落。推而广之,即不仅自己知音难求,世上爱古调的人都寥寥可数了,借古调的衰落表达了怀才不遇、知音难觅的慨叹。

整首诗贯穿着诗人对高雅高尚高洁的赞美、自己孤独的坚持及坚持背后的遗憾与清寂,读来令人动容。

《听弹琴》古诗翻译赏析-刘长卿作品

文章标题:《听弹琴》古诗翻译赏析-刘长卿作品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3088.html

上一篇:《征人怨》古诗翻译赏析-柳中庸作品

下一篇:《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古诗翻译赏析-刘长卿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