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望海》(蜃阙半模糊)原文翻译赏析-纳兰性德诗词

首页 > 名篇赏析 > 时间:2022-08-11 01:09 来源:李白古诗网 作者:纳兰性德

浪淘沙

望海

清代:纳兰性德

蜃阙半模糊,踏浪惊呼,任将蠡测笑江湖。

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

钓得六鳌无?竿拂珊瑚,桑田清浅问麻姑。

水气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壶。

《浪淘沙·望海》(蜃阙半模糊)原文翻译赏析-纳兰性德诗词

【注释】

①蜃阙:海市蜃楼。许敬宗《奉和日望海》:“惊涛含蜃阙,骇浪掩晨光。”

②《汉书·东方朔传》:“以凳窥天,以蠡测海。”

③《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④六鳌:神话中负载五仙山的六只大龟。《列子·汤问》载:“渤海之东,有一深壑,中有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五山,乃仙圣所居之地。然五山皆浮于海,常随潮波上下往还。……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鳌。”

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

⑥葛洪《神仙传》:“(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昔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

⑦蓬壶:海上仙山。王嘉《拾遗记·高辛》:“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

【译文】

海市蜃楼虽然看不清楚,却已在风浪中引起人们的惊呼。世人的低浅见识怎能识得天地奥妙?大海无边,日月都从海水中升落,我多么想要乘着筏子驶向大海。传说中的巨人有没有钓到那仰首支撑大山的巨鳌呢?他们的钓竿也许拂到了海底的珊瑚吧。问麻姑仙女,世间到底经过了几番沧海桑田的变化。水汽漂浮在天空,天空与海相接,到底哪里才是蓬莱仙境呢?

《浪淘沙·望海》(蜃阙半模糊)原文翻译赏析-纳兰性德诗词

【赏析】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性德扈从东行,二月出山海关,此词大约作于此时。

康熙二十一年(1682),纳兰随皇帝东巡,来回皆历经山海关。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有载:“(二月)壬寅迟旦,海日欲出,朝烟变幻,散若绮霞,接顾之顷,焱然四彻,海光浩淼,极目无际。昔荀中郎羡在京口,登北固山望海,云虽未睹三山,便自使人有凌云之气。今东临碣石,近指扶桑,觉蓬莱方丈,隐隐欲出也。……四月朔戊寅(初一日),乙已,驻跸中后所。丁未,将入山海关,过欢喜岭。……澄海楼在关西八里许,飞栋承霄,层檐接水,楼前有台,平临海岸,海水堋湃。台下初望,海水深碧,万里无波,天风忽来,殷雷四振,遥见海上,银涛矗立,少近岸则玄浪颷飞,颓波云驶。登楼下望,水及衣裾。”四月一日,康熙有《观海》诗,容若词或作于此日。

《浪淘沙·望海》(蜃阙半模糊)原文翻译赏析-纳兰性德诗词

【汇评】

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诗人望着大海壮丽的景色,不禁浮想联翩。他感到没有人能理解他的抱负,便希望离开尘俗。他又想到事物的变化,理想的渺茫。词中的景语,也是情语。这是一首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词作。”

于在春《清词百首》:“大海渺渺茫茫,气象万千,当作者面对这种宏伟景色的当儿,自然要惊呼,要发出热情的赞颂。同时,作为一位词人,他一定会联想起从史书和诗篇中得到的有关海上仙山的美丽神话,并且让它奔凑到笔底下来。这首词就这样写得豪情迸发,浮想联翩。”

【延伸阅读】

◎渤海之东,有大壑焉,其中有山,常随波潮上下。帝恐流于西极,失群圣之居,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龙伯之国,有大人……一钓而连六鳌。(《列子·汤问》)

◎王远,字方平,过蔡经家,召麻姑。既至,是好女子,年可十八九许,顶上作髻,馀发散垂至腰,手爪似鸟,衣有文采,又非锦绣。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行复扬尘也。”(见《神仙传》)

◆此词可能作于康熙二十一年三月扈驾至山海关时。参见前《长相思》注。

文章标题:《浪淘沙·望海》(蜃阙半模糊)原文翻译赏析-纳兰性德诗词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32514.html

上一篇:《一络索·雪》(密洒征鞍无数)原文翻译赏析-纳兰性德诗词

下一篇:《临江仙·永平道中》(独客单衾谁念我)原文翻译赏析-纳兰性德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