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原文赏析-纳兰性德诗词

首页 > 名篇赏析 > 时间:2022-08-11 23:09 来源:李白古诗网 作者:纳兰性德

临江仙

清代:纳兰性德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

欲眠还展旧时书。

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

幽窗冷雨一灯孤。

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原文赏析-纳兰性德诗词

【赏析】

这是一篇伤情怀旧之作。

容若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心欲碎,那声音仿佛打在心头的锤子,一下下,敲打着心口最柔软的那块地方—那是过去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因为过于幸福,所以不堪回想。

芭蕉,在文学作品中历来都有两个固定的意象:一是“雨打芭蕉”,也许是因为芭蕉宽大的叶子最容易承载雨水吧,如果是骤雨,那声音便急促而难挨,如果是疏雨,那声音便淅沥而忧伤,所以有“疏雨听芭蕉,梦魂遥”,有“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有“点点不离杨柳外,声声只在芭蕉里,也不管、滴破故乡心,愁人耳”;另一个是卷心芭蕉,芭蕉的叶子是聚拢在一起的,随着成熟而渐渐舒展开来,正像愁人心绪的舒与卷,所以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风各自愁”。

所以,当诗词作品里芭蕉和雨这两个意象共同出现,那往往就是主人公发愁的时候到了。芭蕉和雨长久以来都组成了一个固定的意象符号,所传达的信息主要有两个:一是愁绪,二是孤独。于是,当容若吐出“点滴芭蕉”这四个字的时候,不用再说别的,我们便已经能够体会到他下面要表达的是怎样一种情感了。

“点滴芭蕉心欲碎”,这一句从字面理解,“心”首先是芭蕉的心—芭蕉在雨丝无休无止的敲击中,“心”已经快被打得碎了;然后,“心”才双关为容若的心—雨水打坏的是芭蕉的心,也是我自己的心。

芭蕉的心,关联芭蕉“束”与“展”的意象。要知道,芭蕉本是没有心的。当初,禅宗的五祖准备交授衣钵,神秀和慧能分别作过两句著名的偈子,一个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一个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陈寅恪质疑说:这两人全都搞错了,不能拿菩提树来打比方的,该用芭蕉。

菩提树高大坚固,常青不凋,根本无法形成“空”的意象,而细考当初中印两地的佛学比喻,普遍所用的都是芭蕉一类的植物。

印度佛学里有不少内容都是讲述观身之法的。什么叫观身之法?大体来说,就是你用什么方法来看待你的肉身。印度人通常怎么看呢,他们有一个很好的比喻,人的身体如同芭蕉。

为什么比作芭蕉呢?因为芭蕉有个特点,叶子是一层一层的,剥完一层还有一层,剥完一层又有一层。如果有人没见过芭蕉,那就不妨想想洋葱,还有卷心菜,反正就是这种剥完一层又有一层的东西。

芭蕉,或者洋葱,或者卷心菜,剥呀剥,一层又一层,里面到底藏着什么呢?剥到最后,咦,原来什么也没有呀?!佛家有所谓“白骨观”,大约就是这种观身的方法,最后会认识到肉身不过是一堆零件的组合,剥来剥去空无一物。

剥尽层层,中心空空,这便是芭蕉在佛学当中的特定意象,以比喻肉身之空幻不实。所以,“身是菩提树”也好,“菩提本非树”也罢,本该是“身是芭蕉”的。

那么,“点滴芭蕉心欲碎”,容若到底用的是哪个意象呢?或者两个意象相辅相成?换作别人,这般解读也许要算过度阐释了,但在容若词里却也未必。容若的空幻不实之感是由来已久的:发妻之死、天性与环境之错位、天生的体弱多病,这都使忧郁越积越多,使他过早地起了佛念。很年轻时,容若第一次为自己设计书房,题名为“花间草堂”,兼取《花间集》和《草堂诗余》的字眼,何等的明丽爽朗;为自己的第一部词集题名“侧帽”,又是何等的风流自赏;但他迅速地衰老了,迅速地在华贵的生活里消沉不起,开始自号为“楞伽山人”,恍恍忽忽地在今生的郁结里证悟来生。

容若这时候的词已经笼罩在垂暮的梵音里了:

《浣溪沙》

抛却无端恨转长,慈云稽首返生香。妙莲花说试推详。

但是有情皆满愿,更从何处着思量。篆烟残烛并回肠。

《眼儿媚·中元夜有感》

手写香台金字经。惟愿结来生。莲花漏转,杨枝露滴,想鉴微诚。

欲知奉倩神伤极,凭诉与擎。西风不管,一池萍水,几点荷灯。

厌世,缘于爱之深;向佛,只因情之切。容若这两首词,青灯古佛、金经香台,而《浣溪沙》“返生香”之典意在返生还魂,《眼儿媚》“奉倩神伤极”一典更是荀奉倩对妻子“不辞冰雪为卿热”的一往情深。纵无情处,也是多情。而当下,“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此中又有几多空门意,几多尘世情,谁能说清?

从窗外雨打芭蕉的淅沥,想到当年的仙侣生活,“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待要睡了,却展开了旧日的书笺,那些柔情蜜意的文字呀,想当初教她书写,她那笔法生疏的样子……

这两句,化自王彦泓的《湘灵》:

戏仿曹娥把笔初,描花手法未生疏。

沉吟欲作鸳鸯字,羞被郎窥不肯书。

曹娥,是东汉孝女,时人曾经为她刻石立碑。传说蔡邕在一天晚上瞻仰曹娥碑,天黑看不清字,便用手抚摸碑文而读,读罢后在碑阴处题了八个字:“黄绢幼妇外孙臼”,这是个文字游戏,意为“绝妙好辞”。王彦泓的“戏仿曹娥把笔初……”是描写一位闺中女子,她戏仿曹娥碑的笔意,想要写些情语,却怕被爱侣看见取笑,故而几多羞涩,欲书不书。

容若的“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系化用王彦泓的成句,但王彦泓其实也是从别人那里化用来的,这就是欧阳修的《南歌子》: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王诗直接取自欧词的下片,欧词描绘的也是一番闺中之乐:女子依偎着情郎,把笔管摆弄了好久却也没有写下什么,可是,女子写什么字呢,这本该是练习刺绣女红的时候呀,一写字岂不耽误了这些正事?但女子哪还有心刺绣,只是持笔笑问情郎:“‘鸳鸯’两个字怎么写呀?”

当初张敞为妻子画眉,这事被汉宣帝拿来取笑,张敞半开玩笑地辩解说:“闺中之乐还有比画眉更过火的呢。”看来写鸳鸯字该算是“更过火”的其中之一项了。

过去的事情越快乐,回忆起来也就越痛苦。容若于下片转回当下,“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是说:我的眼睛已经疲倦了,低头看去,书乱乱地堆着,看上去模糊不清。

缃帙,本义是书套,色为浅黄,也可以代指书籍。这些书为什么看上去“一半模糊”呢?因为眼睛倦了,因为眼里都是泪了。过去的日子是“鸳鸯小字”,是“弄笔偎人”,而现在呢,只是“幽窗冷雨一灯孤”—窗是幽窗,雨是冷雨,灯是孤灯,这些孤独的意象都只因为你离我而去,我,才是最孤独的那个。

可是,话说回来,这么多年过去了,情再深也应该淡了、尽了,但在这个雨打芭蕉的夜晚,为什么我还会想起你来,为什么我还会泪流满面?“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如果可以重新来过,容若会不会甘愿舍弃那段短暂的快乐,以求免除这一生一世的刻骨忧伤?

文章标题: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原文赏析-纳兰性德诗词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32747.html

上一篇:摊破浣溪沙(风絮飘残已化萍)原文赏析-纳兰性德诗词

下一篇:菩萨蛮(飘蓬只逐惊飚转)原文赏析-纳兰性德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