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清代:纳兰性德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赏析】
所谓九日,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佳节。这佳节之词,多是写离情的愁苦抑郁之词。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这首诗时,王维正于长安谋取功名。帝都是繁华之地,时值佳节,一片欢愉之景,他却独自一个人流落在外地,人群越是熙攘,游子在外愈是觉得寂苦,因而更想念亲人。王维家乡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寥落孤独之中,想象此时家乡亲人旧友,定是登上了旧时时常同去之山,身带茱萸,轻叹“唯独却是少我一人”。
王维此诗影响甚广,自它感动世人起,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与亲人团聚已然不仅习俗,进而演变成为一种思乡的情结。其后,文人常有重阳思亲友的感叹。
写这词时,纳兰也正是出塞离家,自然是佳节倍思亲。形单影只,内心孤苦寂寞,故为寄乡情而写下这首词。
上片由景入。深秋,边塞偏远之地,落叶萧萧,一片萧索肃杀之气,清冷寥然。还乡之路迢迢,似是只能在梦里才能见到。这里的“六曲屏山”释义为曲折之屏风六曲,由李贺《屏风曲》“团回六曲抱膏兰”而来。因屏风曲折若重山叠嶂,称为“屏山”,这里指代为家园。
下片道“风光别”,谓逢此佳节,故园风光正好,却觉得与平时有别,不难理解纳兰此时的心情,杜甫有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异乡之景,再美不如家乡的田舍。亲友团聚之佳节,独自在外,今日心情,自是与平日有异。也难怪,再好的风光,也不能入眼,再美的景致,也不似故土。应了那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
只能叹道:“不为登高。只觉魂销。”此言着实令人动容。寥寥数语,写尽内心彷徨凄苦。期盼团圆之日,它却迟迟不来,这本该其乐融融的日子,落为一人看风雨凄迷。魂销,魂销。
结句承之以景,借以雁南归来反衬出此刻的寂寥伤情的苦况。苍穹莽莽,归雁看着尤其动人,这平凡的景致也有别于平日。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境,纳兰之思,便是这大雁所指代。故人常以雁表达思乡怀人,有李清照《一剪梅》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又有“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都是对故土的牵念。纳兰结句,思乡之切,离乡之愁,也就表达得十分鲜明。
这天涯羁客,飘零于此,只叹,何时才可再见到故土的熟悉欢愉啊!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采桑子·九日(深秋绝塞谁相忆)原文赏析-纳兰性德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