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征人语·其一
清代:纳兰性德
列幕平沙夜寂寥,楚云燕月两迢迢。
征人自是无归梦,却枕兜鍪卧听潮。
【注释】
[1]康熙十七年八月清军在衡州打败了吴三桂,进驻到岳州,此诗即作于那时。
[2]楚:指湖北、湖南一带。
[3]燕:指河北燕山一带。
[4]兜鍪:也作“兜牟”。秦汉以前叫胄,古代战士戴的头盔。
记征人语·其二
横江烽火未曾收,何处危樯系客舟?
一片潮声飞石燕,斜风细雨岳阳楼。
【注释】
[1]横江:古代的长江渡口,在今安徽省和县的东南部。
[2]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西门城头,紧挨着洞庭湖畔,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与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记征人语·其三
楼船昨过洞庭湖,芦荻萧萧宿雁呼。
一夜寒砧霜外急,书来知有寄衣无?
【注释】
[1]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号称“八百里洞庭”,风光绮丽动人。
记征人语·其四
旌旗历历射波明,洲渚宵来画角声。
啼遍鹧鸪春草绿,一时南北望乡情。
【注释】
[1]画角:古代一种乐器,外形像竹筒,竹木或皮革制成,外加彩绘,所以叫“画角”。通常在黎明和黄昏时吹响,等同于出操或休息的信号,古时军中常用来报警黄昏黎明,声音高亢动人,鼓舞士气。
[2]鹧鸪:鸟类的一种,体形像鸡,但比鸡小,大多羽毛黑白杂错,背上和胸、腹等部的眼状白斑非常明显。
记征人语·其五
青燐点点欲黄昏,折铁难消战血痕。
犀甲玉枹看绣涩,《九歌》原自近招魂。
【注释】
[1]枹:今作“桴”,指鼓槌。
[2]绣涩:不光滑并且生锈了。绣,此处是“锈”。
[3]《楚辞》中有《九歌》和《招魂》,此处是告慰死难的战士的亡魂。
记征人语·其六
战垒临江少落花,空城白日尽饥鸦。
最怜陌上青青草,一种春风直到家。
记征人语·其七
阵云黯黯接江云,江上都无雁鹜群。
正是不堪回首夜,谁吹玉笛吊湘君?
【注释】
[1]黯:黑。
[2]湘君:传说舜南巡死后,成为湘水男神,后世称之为湘君。
记征人语·其八
边月无端照别离,故园何处寄相思?
西风不解征人苦,一夕萧萧满大旗。
【注释】
[1]萧萧:凄清孤独的样子。
记征人语·其九
移军日夜近南天,蓟北云山益渺然。
不是啼乌衔纸过,那知寒食又今年。
【注释】
[1]蓟北:今河北省蓟县以北。
[2]纸:此处指清明时节上坟用的纸。
记征人语·其十
鬓影萧萧夜枕戈,隔江清泪断猿多。
霜寒画角吹无力,归梦秦川奈尔何!
【注释】
[1]秦川:泛指今陕西、甘肃的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地带。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地属秦国而得名。
记征人语·其十一
一曲金笳客泪垂,铁衣闲却卧斜晖。
衡阳十月南来雁,不待征人尽北归。
【注释】
[1]雁:一种候鸟,古代传说雁十月南归到衡阳就不再往南了,此处暗指衡阳已经从吴三桂手中收回两个月了。
记征人语·其十二
才歇征鼙夜泊舟,荻花枫叶共飕飕。
醉中不解双鞬卧,梦过红桥访旧游。
【注释】
[1]鼙:古代军中的战鼓。
[2]飕飕:形容风声。
[3]鞬:盛弓箭的工具。
记征人语·其十三
去年亲串此从军,挥手城南日未曛。
我亦无端双袖湿,西风原上看离群。
【注释】
[1]亲串:指亲戚或者关系亲近的人。
[2]曛:落日的余光。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
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朝著名词人。其祖于清初入关,战功彪炳,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容若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三十一岁时因寒疾而殁。
纳兰性德的主要成就在于词。其词现存452首,刊印为《侧帽集》和《饮水集》两册,后多称《纳兰词》,他的词清新婉丽,直指本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后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在他身后,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后世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有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相关阅读
《记征人语》其十三(去年亲串此从军)原文注释-纳兰性德七言绝句赏析
《记征人语》其一(列幕平沙夜寂寥)原文注释-纳兰性德七言绝句赏析
《记征人语》其二(横江烽火未曾收)原文注释-纳兰性德七言绝句赏析
《记征人语》其十二(才歇征鼙夜泊舟)原文注释-纳兰性德七言绝句赏析
《记征人语》其十一(一曲金笳客泪垂)原文注释-纳兰性德七言绝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