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望》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日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李梦阳《秋望》赏析-秋雁空转,好不悲凉

秋望赏析

李梦阳明代中期文坛“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他和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及王廷相六人,针对明中叶文坛出现的台阁体诗文和腐糜之气,大力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当时的文坛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复古运动。对明代文学的良性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诗文的创作上,李梦阳严格遵循前人风范,诗风追求雄奇、豪放的气魄,创作出了不少富有现实意义的作品。如《朝饮马送陈子出塞》、《君马黄》、《空城雀》等佳作。

所谓文如其人,李梦阳虽出身寒门,但疾恶如仇、充满正义感。他弘治七年(1493年)中进士,弘治十一年(1497年),出任户部主事,后迁户部郎中。弘治十八年(1504年),因上书弹劾为非作歹的国舅寿宁侯张鹤令,而陷入牢狱。出狱后,某次在路上遇见张鹤令,李梦阳竟扬马鞭打落其两齿,可见其人正直和倔强。可是,世事并非正直和倔强就能使之如意。李梦阳生活的弘治年间,鞑靼开始骚扰西北边陲,和明朝摩擦频发。当时李梦阳刚好出使前线,目睹了边关的具体状况,有感而发,写下这首《秋望》。

前两句“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和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意思非常相近。不过,在此作者主要通过对从天上来的黄河之水围绕着曾经的秦汉遗址和河上的北雁的描写,更多表达的是悲凉。他也许是说“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也许是说“临空雁阵三两行”,秦汉的盛世早已不在,而只有这秋雁在天空盘旋,好不悲凉。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两句中,“客子”指的是离家守卫边疆的兵士;“壕”指的是护城河。《庄子》有“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句。这里的“野马”与庄子句相似,指的是飞扬起的烟尘。“弢”就是装箭的袋子,“弢箭”指装满箭的袋子,表达了整装待发的意思。这里是写边疆的兵士们骑马越过护城河,身后扬起漫天飞尘。将军的箭囊里装满了弓箭,准备像东坡先生那样“西北望,射天狼”!边关将士同心同德、豪气万丈、整装待发、志在歼敌的形象就这样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日横空冷战场”两句主要写的是大的场景。“黄尘”接“客子过壕追野马”句,继续写漫天飞尘。“飞挽”是“飞刍(草)挽粟(粮)”的简说,在这指的是运送粮草的船只。这两句通过古渡中面对飞扬黄尘的运粮部队和前线“白日横空”的战场的对比,加深了古战场上的悲壮肃杀气氛。

最后两句“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中的“朔方”原指唐代在灵州一带的军事重镇,后人都用其代指西北边陲。“郭汾阳”指的是人称“国家唯赖老汾阳,盖世勋名树远疆”的唐代中兴名将郭子仪。郭子仪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出任朔方节度使,率大军先后收复洛阳、长安两都,后被封汾阳郡王,故人称汾阳王郭子仪为郭汾阳。作者无论是写“朔方”还是“汾阳”,都是为了提出郭子仪。前面写边关的景象悲凉,但将士们却有豪气,后面为何出现“只今谁是郭汾阳”的疑问呢?

其实,前面的描写都是为了给后面这句话做铺垫。虽然看见边关将士拼命守关,但就像那在天上盘旋的大雁给人一种悲凉感一样。亲自在边关感受过的李梦阳才能看出这表面下掩藏的更深层问题。朔方虽然多勇士,但哪里能出来一个像郭子仪这样力挽狂澜的旷世奇才?这是对边关战事的深切关注和忧虑。

自古写边塞之诗众多,初唐时经典迭出,人言后世难及。到了北宋,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出,时人又言,乃穷边塞之诗。岂不知《秋望》一出,又领风骚。既有“大漠孤烟直”之壮;又有“衡阳雁去无留意”之悲;还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之忧;兼有拳拳爱国之心,高于艺术,思想远大矣。

文章标题:李梦阳《秋望》赏析-秋雁空转,好不悲凉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33840.html

上一篇:戚继光《韬钤深处》赏析-但愿海波平

下一篇:龚自珍《湘月·天风吹我》赏析-一抹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