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金陵怀古》潮满冶城渚赏析-唐代关于王朝兴废的古诗

首页 > 名篇赏析 > 时间:2022-08-27 01:09 来源:李白古诗网 作者:刘禹锡

【原文】

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刘禹锡《金陵怀古》潮满冶城渚赏析-唐代关于王朝兴废的古诗

【赏析】

刘禹锡于宝历二年(826)由和州返洛阳,途经金陵(今南京),凭吊有关古迹而作此诗。

首联写诗人为寻访冶城而来,正值潮水上涨。这个当年盛产吴刀、吴钩的冶城,如今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中。除了满目风涛,诗人一无所见。于是他又来到了征虏亭——这个当年豪门大族设宴送行的所谓祖饯之地,如今只有一抹斜晖,好不令人凄凉!

颔联意谓“蔡洲”和“幕府”作为自然景观,依然新绿遍地充满生机,山青地险雄视大江。但当年驻军和取胜于此的东晋王朝,却早已被南朝宋所取代,正所谓风景依旧、江山易主!

依照律诗规则,颈联由实转虚,亦即由描写景致转为抒发议论。所谓“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就是说只凭山川险要不能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王朝的兴废完全取决于统治者所奉行的朝政国策。这既是一种进步的历史观,也为下联的咏叹留下了充足的空间。

在诵读此诗以前,一见到“后庭花”的字样,往往首先联想到杜牧泊秦淮》一诗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之句。虽然刘、杜诗中的“后庭花”都是指《玉树后庭花》,但刘禹锡生在中唐,早于晚唐诗人杜牧三十多年。应该说勇于革新的刘禹锡更有政治预见性,是他首先借这一曲亡国之音向沉溺于声色的中唐统治者进行讽劝。可悲的是刘、杜均枉费了苦心,李唐王朝的末代子孙终于步陈叔宝的后尘,葬送了大唐王朝。诗人正是基于对江山社稷的一片忧虑之心,才从预兆着亡国的《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中,听出了“幽怨”之声,遂使这首怀古诗具有了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刘禹锡《金陵怀古》潮满冶城渚赏析-唐代关于王朝兴废的古诗

【作者名片】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旧唐书》作彭城人,生长于江南。贞元进士。与柳宗元同榜。后入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又随佑入朝,为监察御史。唐顺宗永贞元年(805),王叔文执政,他和柳宗元皆被叔文引入禁中,参与谋议,曾有意于革新。王叔文失败,他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司马,即八司马之一。时年三十四,有名的哲学论文《天论》即作于此时。

后召还长安,因作《戏赠看花诸君子》诗,触怒权贵,又被贬连州(今广东连州市)。如他自己所说“一坐飞语,废锢十年”(《谢门下武相公启》)。文宗大和二年再还长安,又作了《再游玄都观绝句》以遣讽。晚年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世称刘宾客。

他是诗人,又是思想家。他有远大的抱负,却屡遭贬斥,因而诗歌也多桀傲之气,常借虫鸟以讽世。“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也可看作他对横逆的态度,犹“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之意。怀古诗也低徊沉着,启人遐想。

他的竹枝词,自己是很重视的,也说明他对民间文学的态度,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在艺术上能自创一格,在感情上反映了他对下层群众的喜闻乐见的事物,能大胆接受,相呴相濡。长期的流放生活,使他呼吸了更多的泥土气息,视野因而更开阔了,可惜本书中没有选入。

文章标题:刘禹锡《金陵怀古》潮满冶城渚赏析-唐代关于王朝兴废的古诗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34713.html

上一篇:刘禹锡《蜀先主庙》天下英雄气赏析-唐代关于王朝兴废的五言律诗

下一篇:许浑《金陵怀古》玉树歌残王气终赏析-唐代关于王朝兴废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