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玉关寄长安李主簿
东去长安万里余,故人何惜一行书?
玉关西望堪肠断,况复明朝是岁除。
【赏析】
岑参于天宝八载(749)首次西行出塞,恰在年终到达玉门关。此地离家室、故人所在的长安竟有万里之遥,令其倍生思乡怀友之情,便写了这首诗权代书简,寄奉远在长安的老友。
因为是以诗代柬,所以文字不假雕饰,明白如话,一气呵成,直抒胸臆,友谊乡情愈感浓重。
【作者名片】
岑参
岑参(715—770),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父亲岑植,曾两任刺史,但在岑参少时即死去,乃从兄受学,刻苦读书。天宝进士。初为小官,后充安西节度使府掌书记及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大历初任嘉州刺史,后又罢官。卒于成都旅舍。新旧《唐书》都无传,其生平略见于杜确的《岑嘉州集序》。
他少经孤寒,早具怀抱,“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银山碛西馆》),已可见其志概。两赴边塞之后,他的意气固然舒发了,诗歌也有了新的生命。西北的大沙漠、大风雪、大战役,一齐进入他的眼底,出现他的笔端。他在边塞的时间虽然不长,可是边塞却成为这位沙漠歌手创作生活的沃土。同时,他又以豪迈乐观的气概,歌颂了那些在艰苦荒凉的环境中,镇守着祖国西北的将士们。唐室的“军威”也通过他的诗流传发扬。旧时诗文评中有所谓“阳刚”的境界,正好用在岑参的边塞诗上。严羽说高岑之诗悲壮,翁方纲说岑诗奇峭为入唐以来所未有,但这种悲壮奇峭,却又是在语言的明朗、音节的浏亮的基础上形成的。杜确序中说:“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所以能够深入社会的下层,以至当时的少数民族,这种既奇峭又通俗的特色,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岑参《玉关寄长安李主簿》东去长安万里余赏析-唐代关于睹物思人的古诗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34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