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赏析】
对此诗的写作地点,至今尚有江州、长安和赴杭州刺史途中三种不同说法。这里拟采取长庆二年(822)赴杭州途中所见江上之景而作的看法。
白居易此次自求外任,大约是七月从长安出发。一路行来,快到杭州时正需一两个月,这与“九月初三”的时间恰相吻合。因为这是诗人自幼所熟悉的江南暮天水色,所以写得很“有丰韵”“可谓工致入画”(杨慎语),这是对诗的前两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赞语。
王士祯更欣赏后半首,他对“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二句,评为“似出率易,而风趣复非雕琢所及”(《带经堂诗话》卷二)。
此诗的特点是体察细致,写景逼真,比喻新颖,格调清丽,语言顺口,如同歌谣,读后令人感到赏心悦目,毫无旅次疲惫之感。
【作者名片】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市附近)人,生于河南新郑。贞元进士,曾任校书郎、赞善大夫等职。后因宰相武元衡被人刺杀,上疏论其冤,为当权者所忌,贬江州。路中故有“草草辞家忧后事,迟迟去国问前途”(《初贬官过望秦岭》)之慨。长庆时,出守杭州,又刺苏州。后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遂在洛阳宅中以诗酒自遣,也是他思想趋于消沉的时期。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后葬于洛阳之香山。
他身经八朝,终年七十五,作诗近三千首。这都是唐代诗人中少见的。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自己有完整的文学观点,并且通过创作来实践他的理论。他又是一位叙事诗的高手,《长恨歌》和《琵琶行》,就说明诗人织造故事的才能。其他作品,也由于故事性强、形象鲜明、音节流畅、语言优美通俗这些特点,能够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同时,作者对作品中的事物又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对那些苦难无告的折臂翁、卖炭翁、上阳宫人、缚戎人等,都寄予同情心和正义感,因而取得了人民的共鸣,连当时的日本、朝鲜、契丹也争相传诵,甚至以百金换诗一篇。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就是他对当时处于阴暗屈辱地位的妇女,常常以人道的观点,为她们作沉痛的呼号,并且在他的诗中占着一定的比重。本书中所选的五首诗,琵琶女和《宫词》里的宫女即占其二。《长恨歌》中的杨贵妃,先为儿子之妻,后为父亲之妾;先为消遣品,后为牺牲品,也反映了妇女在封建社会的人格和生命,即使像杨贵妃那样,也是没有保障的。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赏析-唐代关于春花秋月的古诗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34888.html